十年輪回 重歸公益——北京公交真的姓“公”了
“票價改革后,地面公交日均客運量達到1148萬人次,較改革前日增200萬人次,增長21%。這就意味著,低票價策略導致公交系統更加擁擠,因為原本步行或騎車的人群也被吸引過來。
十年輪回 重歸公益
在十年前開始的公交市場化嘗試全面受挫之后,北京公交重新選擇了公益性的發展模式。北京市政府開始斥巨資修建公共交通設施,并降低公交車票價,此舉不僅減輕人們出行負擔,也將改變北京的“首堵”形象。北京模式最值得借鑒的是什么?它能被那些財政實力不那么雄厚的城市所復制嗎?
票價改革后,越來越多的人涌向公共交通,這使北京不得不加快公交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 Phototex/圖
北京的道路擁堵狀況越來越嚴重 Phototex/圖
幾天前,就在北京宣布將地鐵票價確定為一票制,并下調為2元后,家住南三環附近的閻惠排隊購買了一張公交IC卡,這位自稱5年沒有坐過公交車的有車族現在更愿意選擇新開通的地鐵5號線上班,她指著她那輛半新的捷達車說:“開車上班其實是無奈的選擇?!?BR> 在地鐵5號線開通之前,34歲的閻惠每天早上8點不到就得出發,這樣才能在9點之前趕到位于北三環的公司,“一路上是你鍛煉好脾氣的地方?!彼f,“你能看到的只是黑壓壓的車輛?!倍x擇五號線能將這個時間縮短一半。
這正是北京道路的管理者們樂于見到的現象。他們在去年確立了“公交優先”的發展戰略,試圖使那些有車族離開駕駛座位,選擇公交出行,以緩解這個龐大的城市一直令人頭疼的交通堵塞問題。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措施是公交車票價改革。今年年初,北京將實施半個世紀的月票制度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更低的票價——絕大部分公交車改為1元起價,并且實行刷卡四折優惠,學生則為二折。隨后,在10月初,又宣布地鐵票價下降為2元,不到以前最高票價的一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