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重返讀書場

如果把這些讀書場,切割成一個個細節,重組后無限放大,我們會發現,它們被智慧、品位、質感、享受等字眼包圍,且以一種尊貴高傲的姿態靜默于我們面前—先有讀書場,才有閱讀之趣味。

如果把這些讀書場,切割成一個個細節,重組后無限放大,我們會發現,它們被智慧、品位、質感、享受等字眼包圍,且以一種尊貴高傲的姿態靜默于我們面前—先有讀書場,才有閱讀之趣味。

(楊子 姚松鑫/圖)

這是一個萬事萬物皆受到網絡沖擊的時代。你身邊隨手可觸及的任何東西,都逃不過這個數碼時代的吞噬,包括人們的閱讀習慣—越來越多人選擇了用iPad、手機作為承載虛擬圖書的媒介,進行快餐式的閱讀。書面閱讀真的已經被遺忘?當然不是。并非所有人都醉心于信息泡沫般的閱讀。身為成功的商人和財經作家,吳曉波就經營著一家藍獅子時尚書店。書店坐落在杭州最美的西湖邊上,開了三年還沒有盈利—吳曉波愿意花這個錢,來滋養人們的閱讀。因為,“人們不可能在沒有書店的地方生活”。

(楊子 姚松鑫/圖)

(楊子 姚松鑫/圖)

(楊子 姚松鑫/圖)

(楊子 姚松鑫/圖)

(楊子 姚松鑫/圖)

今天,讀書的動機不再是單純的獲取知識,也是在追求閱讀的愉悅體驗。古人讀書極為講究,必以恭敬莊重之勢對待—讀書前,勢必沐浴焚香,才敢正襟危坐,開卷獲益。而我們今天所推崇的實體閱讀,也超越了知識獲取這個本源,更接近于古人讀書的態勢,成為文化儀式的一種存在。到底怎樣的去處,才是理想的讀書之處?這些讀書場必須以承載文化的圖書為核心,并給熱愛文化藝術的人提供夢想。他們轉換了一成不變的規模和形式,開始營造更為舒適的閱讀氛圍和環境。沙龍、展覽、講座等多種文化傳播形式以這里為根據地走向了大眾,讀書場轉型成為文化輸出的重要場所。

讀書場的另一個解讀是“烏托邦”。它出現在哪兒,便是哪個城市的縮影;它帶著何種氣質降落,便是何種理想的依托。在實體閱讀逐漸消失的今天,這些“烏托邦”式的存在,以沉默卻真實的力量,召喚著內心仍舊尚存理想的人們。這一切正如寫在巴黎最著名的莎士比亞書店的外墻上,詩人惠特曼那句最著名的詩:“過路的陌生人,你不知道我是如何熱切地望著你。”

理想的奢侈復活

“定是常住,便成方所”。與最奢侈的品牌比鄰,卻依然擁有理想主義的風骨。方所,是奢侈的精神家園,也是文學的原鄉。

(楊子 姚松鑫/圖)

“美學生活”是方所強調的概念,書店中所有空間的規劃都別出心裁,讓客人體驗自然、惜物、手感、細節之美,從而找回自己理想的生活面貌。明明是一個靜態的書店,看在眼底卻是動態的世界。 (楊子 姚松鑫/圖)

(楊子 姚松鑫/圖)

“這里更像是一個生活館。傳遞美學,傳遞一種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是,這種美學生活觀念是通過服裝、生活用品等來傳遞的。當然,還有最重要的部分,閱讀。”談起方所,其投資人毛繼鴻如是說。

“地球小如鴿卵 / 我輕輕地將它拾起 / 納入胸懷。”在方所員工穿著的制服上,繡著詩人周夢蝶的這首《剎那》。從書店的柱子,到咖啡座的黑板,都鑲嵌著這樣美好的詩句。這些四處散落的詩句仿佛在向你宣告,方所,便是這個城市最詩意的所在。有意思的是,方所坐落在廣州最為奢華的購物中心太古匯。而方所的“鄰居”,是愛馬仕、路易威登等全球一線奢侈品的專賣店。如何把物質和精神的兩極系在一起?方所正在嘗試這種可能。

“定是常住,便成方所”。“方所”二字出自南朝梁代文學家蕭統的這句話。在廣州這個時常被詬病為“文化沙漠”的商業之都,方所的出現,讓人們對這座城市的文化氛圍產生了新的期待。在毛繼鴻看來,這正是方所的目標—為對文化抱有夢想的人,造一座實現歸屬的城。

作為中國第一個設計師品牌的創建人,毛繼鴻如同一個實驗者,試圖努力打破行業的各種規則。“例外”打破了人們對服裝品牌的固有思維,但很可惜并未向更廣的領域伸展。“服裝店這個外殼限制了嘗試的可能性”。于是,今天的方所集合了多元、浪漫、精致、創新、文藝等等的嘗試—某種程度上說,毛繼鴻將自己在“例外”中未竟的理想主義延續至方所里。一進方所,首先看到的就是“例外”品牌的服飾,走近了,又見展覽藝廊和生活用品區,中間還有一個飄著香氣的咖啡空間。多元且具備生活美學的元素組合,是方所作為一個立體文化空間的獨到之處。這里不僅僅是一家書店,更是一個生活館,向人們傳遞精致、唯美、高品位的生活方式。

24小時概念的消費場所,如便利店、快餐店早已深入人心,可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24小時書店,在中國還算是新鮮事物。大眾書局的這項舉措,正是沿襲了臺灣誠品書店的特色。半夜三更,窩在柔軟舒適的沙發上翻書,對愛讀書的人而言,是很大的享受。 (楊子 姚松鑫/圖)

(楊子 姚松鑫/圖)

(楊子 姚松鑫/圖)

(楊子 姚松鑫/圖)

(楊子 姚松鑫/圖)

圖書依然是這里的文化核心。超過5萬種、逾9萬冊的圖書,被放置在蜿蜒環繞的書架上,供人們尋覓探索。這里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書籍,內容涵蓋設計、建筑、文學、藝術等領域。方所對于書籍的選擇有自己的見解:不要教科書、不要暢銷書、不要偶像書。方所的運營總監譚白絹說,“我們的工作,是從浩瀚的書海里整理出一些符合人文需求的東西,來與讀者交流。” 除了靜態的陳列文化產品,方所同時也兼任著文化傳播者的身份。每個周末,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等待著一個又一個優秀的作家出現在這個書店中,和讀者們近距離的分享文學的樂趣。

在這個連咖啡、茶、蛋糕前都串連著詩句的地方,閱讀的樂趣被放大成一種愜意而高貴的生活方式。聞著咖啡的香氣,聽著杯盤與交談的聲響,來一場從書里走向世界的神游。在方所這條小徑上,人們逃脫了枯燥的日常,走向難能可貴的文學體驗。

(楊子 姚松鑫/圖)

(楊子 姚松鑫/圖)

(楊子 姚松鑫/圖)

(楊子 姚松鑫/圖)

單就設計而言,深圳圖書館已經擺脫了公共設施的影子。極具創意的空間層次感,讓這個圖書館一躍成為一件藝術品。而在精心雕琢閱讀環境的基礎上 (楊子 姚松鑫/圖)

全天候精神糧倉

如果說方所是奢華的文化體驗,那么,大眾書局則具有一種親民的氣質。透過濃濃的舊上海風情,你觸碰到的,是精神糧食的溫度。

深夜的上海。福州路的大眾書局,依然可以看到人們醉心于靜謐書香中的情景,你若是想要重溫古人秉燭夜讀的場景,還能到書店里的咖啡吧,點上一壺清茶,享受書香在手、茶香作伴的樂趣。這種氛圍,讓人一時忘了這里實際上是書的銷售地。人們更寧愿將它當做一個安寧雅致的讀書場。“很多人加班收工后,想找個地方可以坐著聊聊天、看看書、喝喝咖啡;又或者他們剛在一個夜場玩到筋疲力盡,回到家又一時興奮得睡不著,就選擇來這里,安靜一會兒。”大眾書局的店長吳堅說。一家24小時營業的書店意味著什么?你再也不用擔心夜里涌起翻書閱讀的沖動,這里就是你寫意閱讀的棲息地。“它能給那些白天忙于工作無暇逛書店的不同需求人群,更安靜、更深入的閱讀體驗。”

先鋒書店 (楊子 姚松鑫/圖)

庫布里克書店 (楊子 姚松鑫/圖)

單向街書店 (楊子 姚松鑫/圖)

誠品書店 (楊子 姚松鑫/圖)

吳堅給出的銷量計時表顯示,凌晨一點是圖書銷售的分水嶺,在此之后幾乎沒有銷量,人們過來書店,只是為了尋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而大眾書局甘愿用這種幾乎沒有營業額的“犧牲”,來成就實體書店在現代社會的可貴。“我們做過市場調研,發現大眾書局的目標讀者大部分對圖書折扣并不感興趣,更多關注的是服務品質和閱讀氛圍。”因此,大眾書局為這些精英讀者群提供了更為專業和細致的服務。就陳列的圖書種類來說,這里的書目不僅囊括了暢銷的人文社科類和文學類圖書,更有藝術設計類、計算機類、外文教學類、少兒讀物類等,以迎合讀者的需求。

除了24小時全天候的營業特色,大眾書局在營造閱讀氛圍方面也很有一套。書店的裝修帶有老上海石庫門風情,墻上四處掛有《良友》報刊,讓你瞬間進入舊上海的風情中。店內隨處站有身著民國女生裝的“選書師”,根據你的喜好為你選擇最適合的書目。在寬敞的走道上漫步,尋找高大書架上的心頭好,讓人心情隨之平靜。而店外快節奏的生活,頓時也被拋諸腦后。“讀書是一種本能的精神需求和享受。”吳堅說,“我們要把這家店建立成上海的文化新地標,而不是一條地標路上的一家普通書店。”

在城市中心讀書

在深圖,屬于城市的節奏被放慢。人們不再追逐于速度和效率,而是選擇在厚厚的書本中漫游、棲息。

深圳這座城市,年輕、張揚,總是嘗試著許多在別的城市里無法實現的、不可能的任務—比如活生生的把整座城市的文化藝術中心安放在城中最為中心的黃金地段。深圳的中軸線地帶,就同時擁有這個城市最為繁華的金融中心,和最為安謐的蓮花山公園。深圳圖書館,也被設置在這附近。

“世界上最忙碌的圖書館”,國際圖聯副主席鮑頓這樣定義它。深圖每天都要面對成千上萬前來借閱圖書的市民。忙碌,是很多人對深圖的第一印象。龐大的藏書量、豐富的圖書種類、人性化的服務以及高科技的設施,讓這座現代化的圖書館成為市民們最熱衷的去處。仿佛有人給它安裝上了精細的陀飛輪,讓圖書館在每日的忙碌之中卻也保持著有條不紊的效率。這并未能完全概括讀書人對深圖的喜愛。人們來到這里,期冀著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更好的享受閱讀的樂趣。與其說深圖是公共設施,倒不如說它是一件兼具實用性的藝術品—這一點從你第一眼看到它時便確信無疑。

這座建筑從里到外滲透著強烈的設計感,而設計所涉及的元素,都是建立在營造更加舒適的閱讀體驗的基礎上。日本建筑大師磯崎新親自操刀了深圖的設計。在建筑本身的架構上,圖書館擁有優雅獨特的造型,一個開放而多元的文化空間展露在人們面前。圖書館的外墻采用“黃、紅、青、白、黑”五色,蘊含中國傳統五行的理念,融匯出東西方的文化韻味。這種網狀的玻璃墻面設計還有更實際的用處—光線能從各個角落灑進來,人們得以在陽光充足的環境中讀書。

寬敞的空間,加上錯落有致的層次,讓圖書館的每一層都散發著截然不同的美感。不經意抬頭,便能見得屋外時尚都市的高樓大廈,這種穿越感也讓人感到驚喜—一墻之隔,便能隔出一個屬于閱讀者的天堂。每一張閱覽室的桌子上,都隱蔽的安置著一盞燈,所以,即便是到了光線昏暗的夜晚,人們依然能夠舒適的閱讀。除了普通的座椅,許多人則更喜歡坐在圖書館隨處可見幾何圖形組合式的沙發上看書。綠色植物散落在圖書館的每個角落,讓這里連連散發出溫馨的氣息。圖書館里鴉雀無聲,只偶爾聽得翻動書頁的聲響。在這里,你能看到孩童捧著故事書坐在小板凳上,能看到老人在書架間穿行挑選,也能看到年輕人津津有味的蹲在臺階上看書,仿若進入了無人之境。這樣安靜的畫面,映在眼底卻是熱烈而忙碌的。

在深圖的沙發上品完一本好書,帶著意猶未盡的喜悅,到旁邊的音樂廳里欣賞一出歌劇,是這個城市品位生活的最佳體現。

網絡編輯:瓦特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