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剛柔并濟】爸爸的人性
規則重要,還是人性重要。雞生蛋,還是蛋生雞。好的規則會使人性變好,問題是壞的人如何建立好的規則。
那天爸爸在金融街喝完酒騎自行車回家,走到新華社旁邊的急救中心路口,差點就被正好開出來的車撞了。嚇得渾身是汗,酒也醒了。站在那兒,發愣。那輛車上當時坐了兩個人,他們剎住車之后,也看著爸爸發愣。我們誰也沒有要與對方爭論評理的意思,只是感覺萬幸,沒出事就是老天爺最大的恩賜。兒子,那時竟然最先想到的是你,有種特別心疼你的感覺。如果出事了,你肯定會難過。你現在還是一個應該自信歡樂的年齡,為父親的意外哭泣,無論如何應該到四十歲之后,那樣傷心和恐懼都會小得多。
現在回想起來,那天違規的是爸爸,因為他騎車逆行在人行道上,走到急救中心的大門時,仍然繼續朝前走,那輛車本是正常行駛,他們本不應該想到會有人像爸爸這樣突然從人行道上撞出來。所以,如果真的出了事情,爸爸應負主要責任。想起第一次去澳大利亞,看見那些騎車的人,腦袋上的頭盔非常醒目。他們絕不會像我一樣走在人行道上,而且酒后也絕不會騎自行車。如果有人在澳洲像我們這兒這樣,那一定會遭到恥笑,會遇到很多來自文明的沖撞和麻煩。
2011年3月中旬,爸爸在紐約騎自行車,竟完全按照規則行駛。當時,爸爸感覺很吃驚,并且為自己的行為而略略有些激動:難道我真的在一夜之間就變得文明了?是一個守規則的人了?標準意識進入了血液?在美國生活了二十多年的黃多對我說,紐約騎車很危險,你必須嚴格走自行車道??墒?,有許多地方跟北京一樣,并沒有自行車道,但是也沒有人騎上人行道。而且,在紐約騎車一點也不危險,與在北京騎車相比,那兒簡直就是最寧靜的、真空的地帶。你從小騎車上學,知道那種感覺,汽車,行人,電動車,別的自行車如同蝗蟲一樣朝你壓過來,而每一個中國人,都意識不到危險,眼不花,耳不亂,悠然自得,如入無人之境??墒?,紐約人真的很膽小,北京人真的很膽大。規則使人膽小,混亂使人勇敢。這是當時掠過爸爸內心的一句話。
在哈德森ART OMI山里也總是喜歡騎自行車,走在美國22,23,21號公路上,望著森林,天空,草地,湖泊,眼淚會止不住地流出來,我怎么會來到這么美好的地方?那兒沒有人,沒有專門的自行車道,你只是在邊緣騎,就像是爸爸那樣的作家文人總是在邊緣說話一樣,時時也會有汽車很快地開過來。你可以感覺到那些開車的人總在讓你,他們會在離你很遠的時候就朝路中間繞,為離你盡可能遠。
2011年5月,爸爸在舊金山的灣區騎自行車,從紅木海岸到福斯特城,爸爸總是跟黃多一起騎車。我發現中國人在美國真的比美國人還要守規則。舊金山的許多地方都是騎車人的天堂,因為在綠樹和草坪之間,有修理得特別講究的自行車專用道。所有其它的交通動物,都被隔離開了,你感覺到它們離你很遠,舊金山從來都是陽光燦爛,沒有陰天,爸爸的心里也總是陽光明媚。
美國人建立了他們的規則,面對美國人所擁有的一切,爸爸經常想,美國人是跟中國人一樣的人嗎?如果美國人是人,中國人就不是人,如果中國人是人,那美國人就一定不是人。有人說,只要是有了規則,中國人就會比美國人還美國人。問題是,在創立規則的過程中,像爸爸這樣的人,他的人性就會起作用,讓規則永遠留在自家的紙上而無法變成現實。于是,又有了一個老問題,規則重要,還是人性重要。雞生蛋,還是蛋生雞。好的規則會使人性變好,問題是壞的人如何建立好的規則。
所有這些垃圾的產生,究竟是誰在犯罪呢,你看看爸爸在北京是怎么騎自行車的,你想想你跟你的同學們是怎么騎自行車的,就都知道了。
最近出版了新書《關關雎鳩》,有人說,是批評教育的,爸爸為了賣書,也說是思考,憂慮中國教育的,其實,爸爸開始時,不過是想寫出一部如同歐洲電影那樣明媚的愛情小說,里邊有巴赫的長笛曲,有原野里透明的空氣,有你特別熟悉的城墻和護城河邊高高的柳樹。爸爸希望表達自己的不安,困擾,希望能做一個慢下來的人,拒絕發展,厭煩新東西,其中包括喬布斯的那些東西。希望不要有那么多衣服,皮鞋,幻想只要擁有的少,天空,河流,空氣就會干凈。
所以,像爸爸這樣的人是不配去說憲政的,原因是在一邊罵,一邊說的過程中,那憲政也早已被說歪了。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