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高俅巡禮】“魔鬼洞”是如何煉成的?

曾經有一句經典流行語:“如果愛一個人,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是天堂;如果恨一個人,也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是地獄?!毖堇[到高球界,便成了這樣一句話:“若是愛一個人,陪他去打魔鬼洞;若是恨一個人,也陪他去打魔鬼洞?!?/blockquote>

曾經一紙風行的小說《北京人在紐約》,有一句經典流行語:“如果愛一個人,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是天堂;如果恨一個人,也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是地獄。”演繹到高球界,便成了這樣一句話:“若是愛一個人,陪他去打魔鬼洞;若是恨一個人,也陪他去打魔鬼洞。”

是的,“魔鬼洞”對于球手來說,哪怕是高水平的球手,有時是天堂,有時是地獄,就看你當時的發揮。而所謂“發揮”,與心態、氣候、風向,當然也與球技,都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被稱為“魔鬼洞”,其實魚龍混雜,大凡有些特色的球場,大抵上都會被球手評出1-2個“魔鬼洞”。但因“特色”而被稱為“魔鬼”,總歸是一些有難度、有挑戰,當然在設計上也有特色的球洞,因此,讓球手又愛又恨。

歷數世界上著名的球場,都有一至數個讓職業球員或普通球友都欲罷不能、再三挑戰的“魔鬼洞”或曰“特色洞”,而這些洞也幾乎成為了球場的象征或標識,如雷貫耳,令人神往。比如:圣安德魯斯的“老石橋”(18號洞)、鋸齒草球場的“孤島”(17號洞)、圓石灘三面環海的7號洞……人們在記住這些洞的同時,也記住了球場的名字。

最著名的“魔鬼洞”大概非奧古斯塔莫屬,該球場的11、12和13洞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難的球洞,被人們戲謔地稱為“阿門角”。這個有趣的名稱源于著名的美國高爾夫作家荷伯·瓦倫文德,因為他認為球打到這里,唯有通過向上帝祈禱才能使球平安打過。

中國的高爾夫球場中,若評選十大“魔鬼洞”,上海佘山球會的16洞應該可以入列。這既是多年匯豐冠軍賽的成功舉辦形成的影響力和口碑效應,也是因為該洞本身所具備的難度、挑戰性和設計理念使然。

該球洞是球場設計師NELL的簽名球洞,球洞跨越50米深的采石場低谷,是一個極具特色的球場景觀。這個短4桿洞對于很多擊球距離遠的球手來說有很好的一桿上果嶺的可能,但選擇兩ON可能更保險,因此,機遇和挑戰并存,勝敗得失往往取決于一念之差!

但NILL在一次閑談中告訴我,若論“魔鬼洞”,其精彩、其驚險、其景色之美、其難度之大,深圳東部華僑城的云海谷公眾場的16洞,較之佘山的16洞而言,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記得,最初的球場設計,公眾場的15和16洞都是4桿洞,由于設計依據的是國土測繪部門提供的比例較大的地形圖,等高線也不是很準確,而現場踏勘又因為工程清場尚未進行,漫山遍野的灌木雜草讓人無法走進現場,也根本看不清地形原貌,所以,最初的設計稿,到施工階段時,發現有些球洞的設計根本無法實施。

最典型的就是16洞,若按4桿洞設計,那么,球道至果嶺最近的距離也在160碼以上,這樣的4桿洞,會讓人崩潰,也極不合理。若將球道延伸至果嶺處,則要填上無以計數的土方,因為兩者之間是一個寬達150-200米,深約50米的山谷,顯然,從建造上講,這是不可行的。

所以,必須修改!于是,15洞變成了5桿洞,16洞變成了3桿洞;公眾場后9洞也就修改成了3個三桿洞,3個4桿洞,3個5桿洞,而且,16和17兩個3桿洞緊連著,似乎有點別扭。但是,地形使然,也就只能順其自然了。

此外,該球洞的果嶺處位于兩條山澗之間的一條山脊上,風景最佳的頂端一帶的面積也就1200平米。所以,NILL建議盡量多挖一些土方,使果嶺區域的面積盡可能大點。但這個山脊幾乎是垂直狀的,多挖幾米也增加不了多少面積,挖太多了也會使得果嶺區域與周邊環境顯得突兀和怪異。

最后,NILL同意就按現有條件做,同時在果嶺前后做了兩個小沙坑,以便落球區有所擴大。但該果嶺區域還是略顯小了一點,球打大了或打小了都會落入山谷。

似乎這就是事物的兩面性,某些設計上的無可奈何卻成就了某種特色,該球洞無可替代的難度、挑戰性和無與倫比的風景使之成為球場無可爭議且令人難忘,讓球手又愛又恨的“魔鬼洞”和經典的特色洞。

應了一句古話:“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網絡編輯:瓦特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