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高球巡禮】一個絕妙簽名洞的誕生始末
英文SIGNATURE HOLE (簽名洞),在高爾夫愛好者對于球場的評價中始終是一個炙手可熱的話題。
英文SIGNATURE HOLE (簽名洞),在高爾夫愛好者對于球場的評價中始終是一個炙手可熱的話題。
一般的理解,簽名洞就是該球場設計師最得意的作品,在一個18洞的球場設計中,通常有1-2個洞會被設計師選為自己的簽名洞,而簽名洞自然而然就成為球場的一個賣點、一個招牌乃至一個非凡的引人注目的象征。其實,一個好的精品球場,通常都不止1-2個或設計、或景觀、或難度讓球手嘆為觀止、流連忘返、堪稱經典的球洞。那么,能入設計師法眼的“簽名洞”,其選擇的標準又是怎樣的呢?
我想,這個詞應該是“獨特”!獨具特色的風景,獨具慧眼的發現,獨運匠心的設計,盡顯功力而又宛若天成。這是人與自然的絕妙牽手,這是一見鐘情的浪漫邂逅。
到過上海佘山高爾夫球場的人都知道,該球場兩個簽名洞16和17洞是緊挨著的,它們都擁有同樣的景觀—跨越50m的采石場深坑。設計師NEIL 告訴我,他選擇這兩個洞作為簽名洞,看中的就是那個廢棄的讓人懊惱、糾結而又興奮的采石場深坑,它充滿著挑戰而又充滿著豐富的讓人心馳神往的想象空間。“化腐朽為神奇”的天才設計,讓這個廢棄的采石場成為了一道獨具特色的景觀成為一個經典,成為一個讓人流連忘返的所在。
這是一個天才設計師獨運匠心的設計,更是一個獨具慧眼的發現。也正是這種獨具慧眼和獨運匠心的獨特本領,讓這位名聲并非顯赫的設計師在中國高爾夫的版圖上描繪出一幅幅美麗的高爾夫圖畫:繼上海佘山之后,還有北京北湖9號、重慶紅鼎、武漢梁子湖、泰州云海濕地以及深圳云海谷。
是的,深圳東部華僑城云海谷的會員球場和公眾球場,均出自NEIL的設計手筆。而云海谷會員場的6洞,則是被NEIL視為最震撼、最經典的“簽名洞”。凡到訪過云海谷會員場的球手都知道,該場的設計總計19洞,也就是,比通常的18洞標準場多了一個洞,6洞有兩個,分別命名為6A洞和6洞,而6洞則是后面設計增加的一個“簽名洞”。
原來,在最初的設計中,因為項目總體規劃將景觀獨特的海景重點偏向了地產和旅游項目,因此高爾夫的設計紅線被框在了三洲田水庫的湖景一側,整個的36洞球場在做完土方之后,我們發現,雖然與大梅沙海域只有咫尺之遙,球場居然沒有一個球道可以看見海景,這不能不說是設計的一大遺憾。我當時是球場建設的業主代表,一天,我與球場建設方的朝向公司總經理陳朝行爬到山頂上,看到大梅沙的無敵海景,怦然心動,覺得無論如何也要建一個海景洞,哪怕地產和旅游項目讓步,修改紅線也在所不惜。
于是,第二天,我們把NEIL請到了東部華僑城,讓他到現場談設計修改。當我們和NEIL 一起登上山頂,眺望海天一色的美麗海景時,這位平時不輕易流露自己情緒的設計師都情不自禁地大叫起來:“太漂亮了,我一定要設計出一個中國最美的球洞”。于是,他拿出紙筆,勾勒出了一個3桿洞的球道草圖。他對我說,把兩個山頭都占了,一個做發球臺,一個做果嶺,腳下是一條山澗深溝,遠方是大梅沙和香港美麗迷人的海景,神奇、震撼,美妙絕倫。
我有點猶豫,占一個山頭就可以看到海景,似乎夠了;另一個山頭已經規劃為旅游項目,并且風車都已經豎在了上面,改規劃、改紅線還是一件怵頭的事情。但NEIL堅持,他說,不能僅僅滿足能看到海景,要把海景的文章做足,做到極致甚至難以置信的美,哪怕有所犧牲、有所放棄也在所不惜。我們最終采納了NEIL的設計,為此,我們修改了規劃紅線,我們遷走了兩座風車,我們還多增加了近200萬的投資預算。
若干年后,一次球場建成開業后的現場巡查,那是一個雨后初霽的早晨,整個球場云遮霧罩,但陽光已經露出端倪,天氣開始放晴,當我登上6洞的山頂時,正好一束陽光從云層中傾瀉而出,灑在了果嶺上,碧綠的果嶺上罩著一層金黃,而四周則是一團團、一簇簇的白云繚繞著,那景致猶如仙境一般,而遠處的海景則在陽光下泛出粼粼波光,搖曳生輝,真令人如夢如幻、如癡如醉。
我知道,這就是NEIL所說的那種令人窒息的美,我也深信NEIL當初的堅持是對的。
是的,要做就要做到極致,做最好的。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