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流轉的土地:周其仁詳解小產權房蘊藏的大機會
我們國家真正缺的并不是土地本身,而是有效利用土地資源的制度。農村建設用地轉讓的制度化試驗,是推出的時候了。
變革土地制度的時機已經成熟
商品房價格高企,迫使許多人轉而選擇小產權房 Phototex/圖
今年以來,各地的小產權房紛紛浮出水面,在北京、成都、濟南等地都出現了大面積連片建設的小產權房。
小產權房大量出現的深層原因是什么?小產權房背后,又蘊藏著怎樣的變革現行土地制度的大機會?
7月7日和9月10日,南方周末記者在北京和上海分兩次采訪了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長江商學院教授周其仁。周其仁是國內最注重實地調查的學者之一,他二十余年來一直關注農村土地制度的變革,亦是產權研究領域的專家,深有建樹,影響力廣泛。
小產權房應合法化
房能交易,地不能交易,而房又是蓋在地上的,這種令人尷尬的制度碰到房價高企的現實,就逼出一個小產權房來
南方周末:2007年,飛漲的房價中,價格低廉的小產權房大量出現,成為一個引人關注的現象,以北京的房地產市場為例,小產權房就占了20%以上。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周其仁:這是經濟規律使然,當物品的相對價格發生重要變化時,權利人必然會做出反應,從而引出權利關系的變化。
所謂小產權房,大都是建在農民的宅基地上面。農民住在宅基地上的自用房里時,他的效用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