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玩】“潤色先生”新生記

在文人墨客的眼里,硯臺為“文房四寶”之首。唐詩《四友贊》中首句便是“磨潤色先生之腹”。盡管現代人的書寫習慣已經不太需要它,然而近年來一股熱風喚來了硯臺的新生。

在文人墨客的眼里,硯臺為“文房四寶”之首。唐詩《四友贊》中首句便是“磨潤色先生之腹”。盡管現代人的書寫習慣已經不太需要它,然而近年來一股熱風喚來了硯臺的新生。

這聽起來像是一個《瘋狂的石頭》的故事。1993年4月在香港舉辦的一場拍賣會上,一對清代長方帶眼松樹端硯以36.8萬港元成交,隨即拉開了近年來端硯拍賣價格持續走高的序幕。近兩年,一方“端州八景”的老坑端硯賣出了98萬元的高價,在端硯文化節上,一方“中華九龍寶硯”更是以200萬元的天價成交。隨著端硯在拍賣行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多,身價也逐年飆升。作為四大名硯之首的端硯開始進入大眾視野。

賞硯 (楊子/圖)

在廣州就有這樣一個專門收藏端硯的藝術館—瑞哲軒,靜靜地坐落在珠江新城的凱旋新世界社區里。出于對硯臺的癡迷,陶瓷書畫家連澤強索性在居民小區里打造了一方屬于硯臺的“世外桃源”。 近800平方米的展館內,每一方沉睡的硯臺都守護著屬于自己的故事,方寸之間,流動著不老的藝術。

和端硯結緣

瑞哲軒館長連澤強是個澳大利亞海歸,愛好書法、繪畫、陶藝以及端硯收藏,興趣廣泛的連澤強談起自己的端硯收藏經歷,可謂是一波三折,險些擦肩而過。“最早接觸到端硯要追溯到1998年,當時一位朋友向我極力推薦,不過我挺沒當回事的。你想想幾萬塊錢買個石頭,根本不值嘛。再說,我本身是寫草書的,每次研那一點墨,怎么夠???”連澤強笑著回憶和端硯的“第一次親密接觸”,自此留下了端硯情結。

三個稚嫩的小瓜環繞一個大瓜,象征生生不息的豐收和后代的連綿不絕。而名貴的老坑石品更襯托出該作品的珍貴。 (楊子/圖)

名稱 無題 作者 瑞哲軒 坑別 麻坑 規格 42?16?6 (楊子/圖)

2002年,連澤強到上海工作,周末喜歡去逛古玩市場,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淘到了端硯名家劉演良先生寫的一本鑒別端硯的著作,圖文并茂。機緣巧合之下,連澤強還結識了來自臺灣專門研究端硯的學者吳鴻祥先生,在兩位老師的影響和指導下,連澤強對端硯的興趣被大大激發了,他開始大量地收藏端硯。

連澤強自幼學習書畫,在多年的練習中,他漸漸體悟到硯臺的妙處。“寫字和畫畫一樣,都是情緒的一種表達。情緒有很多種,體現在字畫上面就是著墨的濃淡,情緒強烈需要濃墨有力,情緒和緩宜用淡墨勾勒,這個時候硯臺就發揮巨大的功用了,”連澤強說道,“此外,書畫家研墨并不只是單純地研出墨汁寫字,他需要在研墨的過程中思考下筆構圖。這也是中國文人的一種氣質。所以研墨這個環節不可替代,一定要用好的硯臺來研墨。”

名稱 龍鳳硯 坑別 麻坑 規格 33?27?6 (楊子/圖)

據統計,自漢代以來,先后有過87種硯石。經過文人長期的使用比較,唐代出現了端、歙、洮、紅絲四大名硯,后因紅絲硯石材枯竭,澄泥硯脫穎而出,最終排定了端、歙、洮、澄泥四大名硯的座次。蘇軾曾云,“端溪巖之美,止于滑而發墨,其他皆余事也”,端硯的“發墨功能”讓它脫穎而出,成為眾硯之首。下墨過快則“挫墨傷筆”,下墨過慢則“如騎鈍馬,數步一鞭”,而端硯發墨恰到好處,“油油然與墨相戀不舍”,正是這樣的特質,使歷代書畫大家們對端硯倍加推崇。

還原一方純粹的端硯

“端硯名揚天下,首先取決于石質,而這些優良石質的石材出自于不同的硯坑,包括老坑、坑仔、麻子坑,也是號稱的‘三大名坑’。”連澤強先生介紹說。作為廣州端硯藏品最多、種類最齊全的藝術館,瑞哲軒館藏端硯珍品總計2000余件,除端溪老坑、坑仔和麻坑三大名坑外,還有幾乎涵蓋了端硯所有種類和坑別的硯石,包括宋坑、梅花坑、綠端、白線巖、白端等。此外,瑞哲軒藝術館還有數量不少的未經加工的端硯原礦石。

地上躺著的端硯原礦石,和平常的石頭無二,很難把它們和已經打磨好的成品聯系在一起。當記者輕撫端硯時,忍不住驚嘆它表層的細膩柔滑,真可謂“硯若凝脂”,如果閉起眼來觸摸的話,絕對不會把這種細膩的感覺和石頭聯系在一起。但另一方面,端硯的重量上又符合它石頭的特性,掌心大小的端硯拿在手中也感覺沉甸甸的。一方端硯就是一種精神,代表著磐石不移的堅定,也正是這種品格讓它廣受文人墨客的喜愛。

瑞哲軒藝術館收藏和展示的端硯作品分古代和現代兩個部分,古硯包括漢代、唐代、明代、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作品?,F代端硯則包括民間老藝人和各個時期的國家級和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和制硯大師的作品,其中包括劉演良,程振良、莫偉坤等名家,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一方從日本回流的坑仔巖巨硯《百鳥鳴春》,不僅有著上佳的石品,其高浮雕、鏤空的工藝之精更極具代表性。“它可說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肇慶民間老藝人的最高工藝水平,當時端硯的主要市場是出口日本,直至今日才開始逐漸回流”,說到這里,連澤強先生唏噓不已。但要說到這里的“鎮館之寶”,就非一方長55cm、寬52cm、厚5cm的巨型老坑端硯莫屬。眾所周知,老坑巖屬名硯之首,而眼前此方平板硯石通體天青,還有著大片的冰紋凍,而且尺寸之巨大,實為罕見,經專家評估其價值超過千萬。

投資收藏之風漸起

“隨著時代的發展,作為文房四寶之一的硯臺,已從功能性產品發展為集功能、藝術、收藏為一體的藝術品,但仍為大眾所不熟悉。”連澤強說。相比中國火熱的藝術品投資市場,昔日愛硯之人在收藏界一直處于弱勢,大家都只能是躲在家里孤芳自賞。

“端硯作為稀缺資源,其開采早在10年前被政府叫停封禁,特別是1998年老坑封坑,隨后的幾年間,幾大名坑陸續封坑,結束了原來掠奪性的開采,避免重蹈紅絲硯的覆轍,這使得端硯的市場價格逐年提高。直至近年終于異軍突起。三大名坑出產的精品價格更是以每年三到五倍的漲幅上揚,好比現實版‘瘋狂的石頭’!”

即便收藏市場如此火熱,但端硯還有更大的升值空間,目前端硯市場還在起步階段。一件藝術品,需要好的石材,精巧的工藝,同時還需要它承載一定的文化價值。古代名人的端硯都有自己的銘文,這就使一方端硯的價值與眾不同。“硯的文化內涵其實不亞于其他藝術品,它涵蓋了詩、書、畫、印、雕刻、奇石等等藝術和工藝。只是社會的誤導,人們觀念的偏差而導致現狀,瑞哲軒只是想通過各種運作和宣傳把硯文化、硯藝術深入到普羅大眾,讓‘硯’恢復惜日的光彩,讓硯迷、硯友們常聚瑞哲軒,形成一種氛圍、一個圈子”,這是連澤強對端硯的期望。

端硯的鑒別

對于新手入門苦于經驗缺乏,無法鑒別和判斷端硯的坑口和類別,瑞哲軒藝術館館長連澤強特意介紹了辨別端硯的三種簡單方法,但端硯的辨別和判斷,需要一個長期經驗的積累,他建議大家購買時多觀察,并請教懂行的朋友或藏家。

壹 顏色

端硯的坑口和類別繁多,都擁有了不同顏色區別,其中單從顏色上就可以輕松而準確判斷的坑別,包括有宋坑(深紫紅色,該顏色是宋坑獨有的)、白端、綠端。

貳 石品紋理

通過石品紋理的辨別,可以比較容易地判斷出梅花坑、冚籮蕉和朝天巖,其中對于石品特征與老坑相近的麻坑而言,蟲蛀石疵就是其比較明顯的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白線巖、宣德巖和沙浦石這三種坑口的硯石,無論是從顏色還是石品紋理上面,都具有三大名坑的特征,這也是端硯判斷的重點,也是人們經常容易犯錯的誤區,當然也就是不良商家通常以次充好的重災區了。

叁 聲音

如果你通過顏色和石品紋理都還不能清楚辨別端硯坑別,不妨試試聲音的辨別。但以聲音來辨別端硯坑別是三種方法中唯一不能單獨使用的,應該配合其他的方法一起使用和鑒別,因為這不是絕對準確的一種方法,只能起到輔助的作用。三大名坑中的老坑、坑仔和麻坑,敲擊后發出比較沉悶的聲音,行業內稱為“木聲”或者“瓦聲”,而白線巖、宣德巖和沙浦石敲擊后發出比較清脆的聲音,行業內稱為“金屬聲”。

網絡編輯:瓦特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