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策劃·暗戰 廟堂經濟學家的權力江湖】毛振華:公開公正,不搞圈子
令毛振華欣慰的是,組委會的行動釋放了最大的誠意和善意,做到評獎公開公正,不是搞學術門戶。
令毛振華欣慰的是,組委會的行動釋放了最大的誠意和善意,做到評獎公開公正,不是搞學術門戶。
記者:既然是在追思懷念董輔的大會倡議的獎項,為什么沒有以董輔的名字命名“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
毛振華:這個獎項,確實是以董輔經濟科學發展基金會發起的,但同時我們聯合了北大、人大、武大、上海交大等學術結構,動員了全國的經濟學家,要對一個時代的一批經濟學家頒發是“中國經濟理論”的創新獎。如果以一個經濟學家的名字命名獎項,容易出問題,譬如代表性不夠廣泛。董輔是中國經濟學大家,學術成就獨樹一幟,他有自己的學術觀點和學術軌跡。每個經濟學家有自己學術上的特點,大家并非都是一致的。再說基金會也不是弘揚董輔他個人的學術思想,基金會是個公益事業,要推動整個中國經濟學的繁榮。
記者:贊助這個獎項的基本上是董輔的學生,你的師兄弟,你不怕別人有意見?
毛振華:組委會成員有很多經濟學大家,二百多經濟學界人士參與投票,參加贊助的,只是服務組委會。即使組委會,包括我,也是有一票的權利。這是一個公平公開的公益平臺,評上誰就是誰,相信中國經濟學家的共識。
記者:這個獎項2008年頒發了第一屆,剛開始,學界支持嗎?經過四屆評選,有什么變化?
毛振華:一開始就得到很多老師的支持與鼓勵,如厲以寧、江平、蕭灼基他們。一些和董輔有不同學術觀點的經濟學家,還在觀察。觀察我們這個獎,是不是真正做到公開公正,是不是真正的“中國經濟理論”的創新獎,會不會是某個小圈子搞的評獎。我們的行動釋放了最大的誠意和善意,做到評獎公平公正,不是搞學術門戶,給出了積極的正面答案,確實在推動學術發展,贏得了廣泛的信任和支持。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后來都參與進來了?,F在于光遠、厲以寧、劉國光、吳敬璉老師都是我們評委會的名譽主席。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基本成了年度經濟學界的盛事。
記者:怎么保障投票的民主與公平?
毛振華: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評選采取專家推薦、廣泛參與、公開評選的方式進行。獎項第一階段,是候選理論的征集與候選理論的網上公示??梢允撬],也可以是自薦。第二階段,二百多位專家投票,選三項重要經濟理論。第三階段,投票計票。公開計票,現場有公證員監督。每個投票人,都只有一票,包括我。投票人可以備查。
記者:四屆評選,投票結果有爭議嗎?
毛振華:有啊。有的獎頒出來了,大家還爭議:這是個學問嗎?這不是外國經濟學的翻版嘛。這不是一個經濟政策嘛。譬如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看似政策,但那肯定是有理論基礎的。對我們來說,經濟學從來是有爭議的。還有一個很有名的經濟學家,他只投一個人,第一輪他要投的人被拿下,第二輪他繼續投這個人。
記者:評審專家的學術成果也可以參與評獎?
毛振華:可以,例如獲得第二屆創新獎的厲以寧老師的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理論,厲老師可以參加第一輪投票;但他的理論進入第二輪評選,當事人就要回避,沒有投票權。
記者:為什么想要做這個獎項?
毛振華:中國經濟學家是為中國的改革和發展做出了貢獻,這是他們應該得到的,我們必須要進行弘揚。不過有些評獎,只是圈子里的行為,評獎專家搞莫名其妙的審查。我們就想搞一個更有公信力的獎項,推動經濟學界的交流與繁榮,推動學術民主。
我們的獎項是頒給十年前的經濟理論創新者。從我們得到的推薦和成果來看,也反映出了得到獎勵的一定是給中國的經濟發展和中國改革推動起到了實際的推進作用的人,這項工作很有挑戰性,我也能感覺到自豪與驕傲!
記者: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毛振華:做一個好老師,培養出對中國比較了解,有很好的理論功底,對國家和社會有影響有抱負的綜合型人才。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