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網之稻——“高墻深河”、嚴打整治,仍見轉基因違規擴散

誰在把國家嚴禁的轉基因水稻撿到中國人的飯碗里?政府嚴打,拉網檢測是否仍改變不了“不可避免”的困局?南方周末記者深入福建、浙江實驗基地源頭考察,摸底國內70多家種業公司和種站,試圖厘清真相。

責任編輯:何海寧 實習生 姚小云 鄭育杰 張路延

南方周末實習生姚小云資料整理(GOGLE/圖)

誰在把國家嚴禁的轉基因水稻撿到中國人的飯碗里?政府嚴打,拉網檢測是否仍改變不了“不可避免”的困局?南方周末記者深入福建、浙江實驗基地源頭考察,摸底國內70多家種業公司和種站,試圖厘清真相。

在福建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基地管轄的田地里耕種了七年后,農婦譚芳(化名)抱怨說,她從未嘗過一粒自己親手種的大米。

七年來,從她手上收割下的“高科技”稻谷總重量已接近20噸。這些稻谷周而復始地被送進一墻之隔的倉庫,最終爛掉。

“老師們不允許我們吃。”譚芳說。在福州市蓋山鎮吳鳳村的的農舍外,四十多畝稻田里剛插的秧苗正暗藏玄機,“他們說這是轉基因水稻,還在試驗,不是很安全。”

為了免于置身未知的恐懼,譚芳不得不選擇從基地外購買大米。但她不知道的是,基地之外,亦早非凈土。

盡管中國農業部從未批準任何轉基因主食的商業化種植,然而,來自歐盟的預警通報卻不樂觀。2012年,“歐盟食品和飼料快速預警通報”共通報了28批次的來自中國(包括中國香港)的違禁轉基因食品,其中24批次是大米制品。

有關轉基因安全性的爭論,仍在持續,但中國人的飯碗里,已潛伏著轉基因的魅影。

歐盟拒絕透露進口商和中國出口商的詳細信息,南方周末記者在福建、浙江兩地的試驗基地源頭考察,并對國內七十多家種業公司和種站進行咨詢調查,力圖還原中國轉基因水稻擴散的新趨勢。

風聲緊,暗流仍涌動

“湖北是轉基因水稻種植的重災區。”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食品與農業項目主任方立鋒說。2004年至2006年間,該組織《非法轉基因水稻污染中國大米》的調查報告估計,湖北2004年“最少有950噸-1200噸轉基因大米已經流入市場。今年(指2005年)的種植面積至少為20000-25000畝,如果不加阻止的話,可產轉基因大米10000噸-12500噸。”

這份報告最早揭開了中國轉基因水稻擴散的秘密,并曾引起軒然大波,此后媒體對轉基因水稻的指摘大都基于此報告。

擴散源頭一度指向華中農業大學。中國農業部目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