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2.16億,我們還知道過云樓的什么?

收藏書畫古籍的傳統自古就風靡江南學子仕人,像過云樓收藏這樣備受磨難的故事卻不常有。經過三代人的努力,顧家在幾十年間累積起來的過云樓藏品,回顧其流入、流出的歷程,聯想到樓名“過云”二字,頗有一語成讖之感。

責任編輯:袁蕾 助理編輯 朱曉佳 實習生 陳浩民

2012年6月26日,南京圖書館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公布了館藏四分之三“過云樓藏書”的總體情況和專家鑒定評估意見。南京圖書館館長徐小躍形容這批藏書是“珍品紛披”。隨著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以2.16億元的價格拍下另外四分之一過云樓藏書,“過云樓”一下成為炙手可熱的名詞。

在數百里之外的蘇州市人民路和干將西路交會路口,當年的過云樓卻門前冷落。這座140年歷史的名樓,宅前小路成了大馬路,車流晝夜不停。站在樂橋上觀望,只見林立的高樓間,略顯低矮的過云樓兀自獨立,風貌依舊。在周邊房屋成片被推倒重建的時候,它有幸保存了下來。

經過三代人的努力,顧家在幾十年間累積起來的過云樓藏品,又在以后幾十年里,迅速流向他方,回顧其流入、流出的歷程,聯想到樓名“過云”二字,頗有一語成讖之感。

過云樓藏八十卷宋刻《錦繡萬花谷》。有人認為,過云樓藏書僅此一部宋刻,就值兩億以上;也有研究者認為,《錦繡萬花谷》在古代類書中,“無論從規模還是質量上看,并不引人注目”,更多的是學術研究價值。 (匡時/圖)

顧家藏書十四忌

位于蘇州市原鐵瓶巷的過云樓,由顧文彬及其三子顧承修建于1873年,是顧家珍藏書畫作品的場所。今天的人們只知過云樓藏書價值連城,但事實上,過云樓藏品中,相比所藏書畫而言,藏書只是顧家的副業。

顧家的收藏始于顧文彬的父親顧大瀾,到顧文彬這一輩漸入佳境。顧文彬之所以將自家的藏書樓命名為“過云樓”,是因為他的偶像蘇軾曾將書畫“目為煙云過眼者也”。

但在從顧文彬到其孫顧麟士(字鶴逸)幾代人心目中,“志在必傳”是過云樓收藏的準則,這就意味著收入過云樓的藏品必須是最精妙的。

過云樓所藏書畫珍品,部分收錄于顧文彬撰寫的《過云樓書畫記》以及顧麟士撰寫的《過云樓續書畫記》,兩書共收錄過云樓珍藏的359件絕品。過云樓藏書部分,民國時,版本學家傅增湘曾拜訪顧麟士,顧麟士讓他閱覽秘不示人的宋元等版本珍貴藏書。他抄下藏書目錄,未征得主人同意,將《顧鶴逸藏書目》發表在《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刊》第五卷第六號上,從而將過云樓版本藏書公之于眾。

時至今日,無論是匡時拍賣公司拍賣的過云樓藏書,還是秘藏于南京圖書館的過云樓藏書,多半保存完好、平整如故,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顧文彬為子孫規定的藏書法則“十四忌”。用今天的語言來解釋,“十四忌”要求天陰雨、地骯臟、有燭火、飲酒后、臨摹抄寫、強行借閱等14種情形下,都不得進入過云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