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殼探索】從水廠到管網,自來水的風險之路
自來水的問題經曝光后,引來一片擔憂。市政供應的自來水是否衛生?自來水廠的出水跟供水管網中的自來水有何區別?流經供水管網的自來水可能面臨哪些風險?
自來水的問題經曝光后,引來一片擔憂。市政供應的自來水是否衛生?自來水廠的出水跟供水管網中的自來水有何區別?流經供水管網的自來水可能面臨哪些風險?本文將對這些問題進行詳細解讀。
近日,一則“全國普查自來水合格率僅50%”的消息,引發了公眾對飲水安全的擔憂。盡管住建部回應稱,根據2011年最新抽樣調查,我國自來水出廠水質達標率為83%,但這一籠統數據依舊無法徹底消除公眾的疑慮。我們都知道,從水源地被引至水廠后,自來水需要經過加工處理以使水質符合國家標準。那么,在水廠檢驗合格的自來水,在流經自來水管網到達千家萬戶前,是否就能保證衛生合格呢?
怎樣的水才是安全的飲用水?
在中國,對于處理過的生活飲用水有2個標準:一個是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479-2006),即自來水的標準,一個是飲用凈水水質標準(CJ-94-2006),即管道直飲水和瓶裝純凈水的標準。符合這兩個標準的水,都是可以直接飲用的水。
WHO(世界衛生組織)也有一個飲用水標準“Guideline for drinking water qual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