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限牌之后:汽車經銷商為何成“打不死的小強”
2010年北京限牌后,幾乎所有汽車廠商都沒有給經銷商制定2011年銷量任務,唯一的要求就是能活下來。出人意料的是,北京絕大部分汽車經銷商都活了下來。憑借著二手車交易、政府及廠商的補貼以及轉型服務的努力,限牌死棋被下活了。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汪娜
2010年12月24日,北京朝陽區信訪接待處門前,4S店的經銷商們在這里連夜辦理車輛購買手續,由于來辦理業務的人多,朝陽區商務局把信訪接待處大廳改成業務臨時接待處。 (新京報 韓萌/CFP/圖)
北京限牌似乎給本地汽車經銷商留下了一盤死棋,但憑借著二手車交易、政府及廠商的補貼以及轉型服務的努力,這盤死棋被下活了。
與廣州突然發布限牌令不同,在2010年12月23日出臺限制新車上牌政策前一周,北京的汽車經銷商就獲得了消息,但因為沒有正式文件,大家還將信將疑,一直到12月21日消息才算明確,于是經銷商、消費者一下子瘋狂起來。
北京的經銷商幾乎連續賣了三個晝夜的車。消費者也幾乎擠爆了北京的各個負責新車上牌的車管所,結果整個2010年12月北京賣出了歷史性的14.6萬輛新車。當時有媒體形容這種瘋狂只為“最后的晚餐”。
2010年北京市新車銷售89.1萬輛,而限牌之后,北京市每年限定的上牌數量為24萬輛,彼時,幾乎所有的人都對北京車市抱有悲觀的態度,認為北京的經銷商至少要死掉一半。
幾乎所有汽車廠商都沒有給經銷商制定2011年銷量任務,唯一的要求就是能活下來。
出人意料的是,北京絕大部分汽車經銷商都活了下來。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豪華品牌甚至還逐漸加大了北京的建店力度,其中奧迪新開業了4家新店面,總數達到20家,而寶馬的4S店數量也將從7家增加到15家,奔馳從11家4S店加上展廳及維修站,增加至20家。全年新車銷售有望突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