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清清楚楚這一戰必敗”——白先勇說白崇禧的戰斗

白先勇說父親并非被蔣介石“騙”到臺灣,而是“為‘國’赴臺”。在最后十幾年里,他身居虛位,和情治人員日夜相伴。白先勇猜想,這樣鍥而不舍的長年監控,其實是因為“二二八”事件讓父親在臺籍人士中積累了太多威望,多到讓有些人害怕。

責任編輯:袁蕾 實習生 陳浩民 謝姍蓉

1951年,曾經指揮千軍萬馬的白崇禧在獅頭山對小學生講話。自1949年從海南退到臺灣,白崇禧被臺灣情治人員監控十幾年,直至1966年病逝。 (廣西師大出版社理想國/圖)

大概十年前,作家白先勇開始動筆為父親白崇禧作傳。此后十年,他大部分精力被青春版《牡丹亭》占據,重新書寫父親,只能在奔波的間隙進行。

他找了各種關于父親的史料,發現有很多事情“這邊也不講,那邊也不講”;又有很多事情,當事人“揣著明白裝糊涂”,“亂講”。

臺兒莊大捷,國民政府厚厚一本《中央抗戰史》里,沒出現指揮官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名字;《李宗仁回憶錄》里,也只有李宗仁自己忙著調兵遣將。白崇禧調川軍入徐州,和李宗仁并肩指揮,擊敗板垣兵團的歷史,在海峽那邊好像從不存在。倒是老上海的《良友》畫報,用年代久遠的照片昭示了白崇禧的赫赫戰功——其中一張照片上,滿街游行的人群,高舉李、白二人巨照,歡呼雀躍。

徐蚌會戰(淮海戰役),國民黨有人指責白崇禧駐守武漢,對徐州部隊“冷眼旁觀”、“按兵不動”;海峽這邊,跟隨李宗仁回國的桂系智囊程思遠,在《白崇禧傳》里對此說法遙相呼應。白先勇從《良友》上翻出黃維被俘虜的照片——白崇禧派遣黃維率部支援徐州,卻在半途被“共軍”攔截。

“二二八”事件,白崇禧赴臺宣撫,下令“禁止濫殺”,對認錯的學生免究責任,救下不少人命。“二二八”是臺灣不光彩的一頁,多年不講;大陸倒有些著作,卻也“講得不深”。這回,《中外雜志》刊登的白崇禧在臺照片——或撫慰傷員、或視察樟腦工廠,或接見臺籍人士,又成了歷史佐證。

白先勇說父親并非被蔣介石“騙”到臺灣,而是“為‘國’赴臺”。在最后十幾年里,他身居虛位,和情治人員日夜相伴。“15429”的車牌號一直伴隨他走到了七十二歲生命的盡頭。

白先勇猜想,這樣鍥而不舍的長年監控,其實是因為“二二八”事件讓父親在臺籍人士中積累了太多威望,多到讓有些人害怕。

死后傳言如洪水滔天。一個源自國民黨退休特務谷正文的說法——“白崇禧被蔣介石派女特務毒死”——幾乎舉世皆知。白先勇對此回應:“胡說。”他拿出蔣介石悼唁父親的視頻,說:“蔣介石那時滿臉哀戚,真要是他毒死的,那也演得太像了吧?”

“歷史現場在照片里,照片會說話。”白先勇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傳記還沒寫完,三年前,他先搜集了數百張照片,翻找資料,推敲圖注,集結成上下兩冊《白崇禧將軍身影集》。

2011年底,他監制、導演的青春版《牡丹亭》演滿200場,正式封箱(該劇還會在2012年加演十場)。他覺得是時候從經營了二十年的昆曲中抽身回來,好好寫寫父親了。

2012年的整個6月,白先勇帶著兩冊“身影集”,先后走過北京、武漢、桂林、廣州、上海,以及臺灣——他父親“戰斗過的地方”,他希望通過展示這些照片,揭示被遮蔽的,澄清被誤解的。并非每個人都能同意他的看法。在上海,白先勇講“我父親和蔣中正是瑜亮情結”,作家張大春隨即在微博上批評:“不得不說,這話說得有點人來瘋了。”

白先勇說自己并沒有“避尊者諱”、刻意拔高。在講述白崇禧的時候,他不單是一個寫作者,也是一個父親的兒子。

一九五八年,白崇禧與白先勇在臺北松江路一二七號家中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