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學心影錄】文化非營利機制

前些日子,我寫過感嘆中國的博物館和美術館很少或基本不收藏國外古文明和現代文明藝術品的文章,在與一些朋友聊起這篇文章后,產生了更多的聯想,我就把它記錄下來了。

責任編輯:朱又可

前些日子,我寫過感嘆中國的博物館和美術館很少或基本不收藏國外古文明和現代文明藝術品的文章,在與一些朋友聊起這篇文章后,產生了更多的聯想,我就把它記錄下來了。

首先要說的是任何發展都有成本,譬如,企業成本、科技研發成本……說到成本就會聯想到產品的生產成本和推銷成本。盈利是減掉成本之后的正數,負數的話就是蝕本了。

計劃經濟是有成本的,甚至比市場經濟的成本大很多。只不過在虛榮和理想的包裝下不計算成本或不讓計算成本而已。我曾對朋友說,奢侈不一定等于浪費,許多奢侈的排場和操作,其實是產品的廣告,但是這個成本經常會掙回來,掙不回來的才叫失敗和浪費。奧斯卡頒獎典禮很奢侈,但是它的轉播費和錄像版權,加上廣告商在典禮上的投入,這種奢侈是盈利的,我們就不覺得它奢侈了,反而會說它好看。

再來說說隱形的文化成本,文藝作品中的作者素質也是一種成本,獨立知識分子的素質影響和造就了作品的質量,所以文人素質在影響讀者的同時,更影響一個國家的文化制度和政策。經過人類幾千年的社會機制實驗,歐美資本主義的經驗是“非營利機制”對文化的扶持,也就是非營利組織對文化人初期發展的投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