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碼】社會需要自由、理性的文科
無論是理工還是文科,都是人的知識,也都必須是與人有關的。它是一種目的,而不只是一種手段。人文教育的使命不是只傳授某種專門知識,而是讓一些與人類之善有關的價值深入人心,成為一種信仰,也成為一種社會的集體力量。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賀風玲
“沒有一點哲學,一個人終身都會是偏見的囚徒”
最近出現了文科是否“貽害社會”的爭論。有人認為,以哲學為代表的思考在現時代成為多余,“哲學專業的招生難和就業難其實已經詮釋了這是個不再需要哲學的時代”。在我們這個科技迅猛發展,看起來可以無限滿足人們日益膨脹的物欲的時代,有這樣的想法實在不足為奇。
然而,科學能夠在物質方面增進人類的福祉,但科學的價值遠不止于此。從文藝復興到啟蒙運動時期,科學曾經代表著人類自由和理性的革命性轉變,滿足的遠不只是人的物質需求??茖W是人類對智慧的一種追求,而這種智慧必須聯系和借助另外兩種智慧,那就是哲學和信仰。
我認識一位96歲的物理學家,他晚年成為文科知識熱忱的學習者和思考者。老先生送了我一本他寫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