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國際安全?到中國來吧 ——首屆世界和平論壇觀察

2012年7月7日上午,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出現在清華大學主樓,為首屆“世界和平論壇”致開幕詞。這是中國首次舉辦國際安全論壇。在追求互相信任和“求同化異”的道路上,中國開始使用新的公共外交手段與世界對話。

責任編輯:姚憶江 李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趙一 童麗麗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總裁包道格(左)和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崔立如(右)在交談。 (南方周末記者 方可成/圖)

這是中國首次舉辦國際安全論壇,論壇試圖傳遞出一個聲音:發揮中國自身的文化特性,亦試圖在“大國決定”和“多樣性”之間達到平衡。

“一個國家要謀求自身發展,必須也讓別人發展;要謀求自身安全,必須也讓別人安全;要謀求自身過得好,必須也讓別人過得好。”

“各國只有相互信任而不是相互猜疑,相互尊重而不是相互對抗,才能超越分歧、化解矛盾、管控危機,才能相互理解、求同化異、和睦相處。”

2012年7月7日上午,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出現在清華大學主樓,為首屆“世界和平論壇”致開幕詞。

聯合國前副秘書長、中國聯合國協會會長陳健注意到,新華社全文發表的講話中,習近平使用了一個短語:“求同化異”。

“這是中國領導人第一次在正式講話中把‘求同存異’改成‘求同化異’。‘求同化異’顯然比‘求同存異’更帶有行動性,是更加積極的做法。”

習近平現身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他的致辭也多少有了一些“定調”的意味。

值得關注的是,盡管有國家領導人出現,但這場由清華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協辦的論壇,卻是非官方的性質——它是中國第一個高級別非官方國際安全論壇。

在追求互相信任和“求同化異”的道路上,備受關注、也屢遭誤解的中國,開始使用新的公共外交手段與世界對話。不少與會者認為,中國民間智庫希望搭建新的國際安全對話平臺,對安全議題進行更多的中國表達。

“求同化異”

“不管走到哪里,美國總是問題的中心,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局面。”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總裁包道格(Douglas Paal)說。在7月8日上午以“亞太地區的安全合作機制”為主題的小組討論中,問答環節的前三個問題全都拋給了發言嘉賓當中的唯一一位美國人。

不過,美國早已不是唯一的中心。在世界和平論壇的會場上,更受關注的是中國政要和學者。

中國首次主辦國際安全論壇,有大量智庫學者和一些軍政高官出席,前來與會的各國嘉賓、媒體記者逮著了機會,紛紛拋出問題:中國究竟準備如何解決南海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