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煩大了】“太陽王”為何總是上不了市
精于理念營造的黃鳴長期以來保持著中國太陽能開發領域思想者和發言人的角色,從不斷跟隨領導人出現在世界級論壇,到推動相關立法,黃鳴和他的公司至少比同行擁有更高關注度和政府抬愛。但是,當這一切不能轉換成切實的商業利潤,加分的意義就會大幅縮水。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劉洋
就像路易十四總是很樂意被臣下稱頌為“太陽王”,54歲的皇明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鳴對外界的這一評價也一貫笑納。
但這位“太陽王”卻流年不利,2012年6月27日,皇明公司五年來第三次IPO折戟。
自2012年6月29日從巴西里約熱內盧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歸來,黃鳴就迫不及待地向媒體披露了其規模宏大的新戰略:在未來5年,建設5萬家全球連鎖的氣候改善商城,推廣太陽能集熱器面積1億平方米,太陽能光伏2000兆瓦,節能門窗1000萬平方米,云云??傊?,一年能減排2億噸二氧化碳,節省燃煤0.5億噸。
至于這5萬家店究竟設于何處、具體經營何種產品、總投資多少、啟動資金由幾方提供、皇明公司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盈利空間多大——對不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