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上帝粒子”
7月4日,歐洲核子中心的兩場學術報告會和新聞發布會吸引了全世界粒子物理學家和媒體的關注。雖然要完全證實新粒子就是人們期待已久的上帝粒子尚需時日,物理學家已經迫不及待地歡呼起來。這個發現必將成為人類理解大自然的里程碑之一。
責任編輯:朱力遠
希格斯玻色子是一個不穩定的粒子,它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衰變到其他粒子,實驗學家必須通過測量這些衰變的粒子來觀察希格斯玻色子。圖為ATLAS 在2012年偵測到的一個希格斯玻色子衰變到4個繆子(muon)的候選事件。 (CERN網站/圖)
雖然要完全證實新粒子就是人們期待已久的上帝粒子尚需時日,物理學家已經迫不及待地歡呼起來。這個發現必將成為人類理解大自然的里程碑之一。
見證歷史時刻
2012年7月4日,歐洲夏令時上午9點,歐洲核子中心(CERN)的兩場學術報告會和隨后的新聞發布會吸引了全世界粒子物理學家的關注,同時也吸引了很多媒體和公眾的關注。此前一周,網上已經開始流傳各種猜測,猜測集中在歐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是否將宣布發現了希格斯粒子,即民間傳說的“上帝粒子”。
7月4日,北京的一些粒子物理學家聚集在卡弗里理論物理所。此前,晚睡的我中午接到果殼網的微博私信,要我說明為什么相信今天的新聞發布就是關于發現上帝粒子。我答:第一,因為觀測的粒子與自旋為零的中性粒子吻合;第二,信號增強了,根據該粒子衰變后的產物,要么是希格斯粒子,要么是它的姐妹,不論是什么都是大發現;第三,據傳置信度是4.5個標準差以上。然后我吃了兩枚雞蛋,喝了一杯咖啡,就去卡弗里所,與我的同行們一起等候那歷史性的一刻。同時,我在微博貼上幾天前就貼在土豆網的幾個介紹希格斯粒子的通俗視頻。
下午一點半,高能物理所的高杰教授開始介紹中國將加入建設的直線加速器的情況。這臺加速器是為了研究大型強子對撞機將獲得的發現的更加具體細節。我無心聽講,開始調試歐洲核子中心的直播視頻,同時瞄一眼微博,再瞄一眼興奮的高杰教授。其余人鴉雀無聲。視頻上,歐洲核子中心那邊各色人等陸續進場,實驗物理學家、理論物理學家以及新聞記者。我看到希格斯本人進場了,還有我的朋友古拉爾尼克(Gerry Guralnik),他是發現希格斯機制的六人之一。
下午三點,學術報告開始。第一個演講者是CMS探測器的發言人英加德拉(Joe Incandela),來自加州圣芭芭拉分校(我的第一個博士后站點)。三點四十分,關鍵的PPT打出來了:確實是發現!結合新粒子的兩種衰變渠道,證據達到五個標準差,也就是99.99994%的可信度。歐洲核子中心那邊全場掌聲雷動,我的眼睛濕了,繼續發微博。
三點五十分,ATLAS探測器發言人吉奧諾蒂(Fabiola Gianott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