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追索“康菲”路
為康菲溢油事故污染所累的中國漁民們,最近獲得了在美國法院起訴康菲石油公司的起訴書編號。過去一年里,在中美兩國律師的推動下,他們決意踏上跨國追索路,沾染著渤海油污的雙手,第一次敲擊美國法院的大門。
責任編輯:朱紅軍 實習生 姚小云 周瓊媛 沈巧紅
2011年9月3日,渤海溢油事故發生后,河北樂亭,江守德的蝦塘里打撈上來的黑色粘稠物。 (CFP/圖)
在中美兩國律師的推動下,渤海溢油事故中受損的部分中國漁民,決意踏上跨國追索路,沾染著渤海油污的雙手,第一次試著敲擊美國法院的大門
赴美“申冤”
為康菲溢油事故污染所累的中國漁民們,最近獲得了一根最意外的救命稻草——“Case 4:12-cv-01976”。
這是他們在美國法院起訴康菲石油公司的起訴書編號。過去一年里,正是在中美兩國律師的推動下,這些中國漁民們決意踏上跨國追索路,沾染著渤海油污的雙手,第一次敲擊美國法院的大門。
大門正艱辛地敞開著縫隙。美國得克薩斯州當地時間7月10日中午十二點,來自美國律師團的確切消息稱,中國養殖戶起訴康菲石油一案,將于2012年10月1日在休斯敦法院舉行預備性聽訊,以確定本案是否適合在美國法院審理。
僅僅八天前,30名來自中國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的水產養殖戶,才通過他們的美國代理律師,向休斯敦區法院遞上了一紙訴狀,將康菲石油告上法庭。
直到現在,起訴代表、煙臺養殖戶賀業才仍然不敢相信,自己真的把官司打到了美國。當2011年11月律師賈方義首次提出這個點子的時候,漁民們只當那是異想天開,“中國人怎么能指望去美國打贏一場告美國公司的官司?”
在這份長達21頁的起訴書中,中國漁民認為,2011年6月發生在中國渤海灣的兩起溢油事故(簡稱康菲溢油事故),給每個原告造成了至少5萬美元的損失,康菲石油應該為事故和污染負責。
起訴書中列舉了詳細的索賠訴求,包括“財產和經濟損失、將魚類種群和環境恢復到未污染狀態所需的花費、對自然資源破壞的賠償等”。因認定康菲違反油田整體開發方案,且溢油發生后處置不當,原告還提出了懲罰性賠償的要求。
這場不遠萬里的跨國訴訟,頗有些無奈的意味,過去一年里,他們從這場嚴重的漏油事故中,尚未獲得太多實質性賠償。
據促成這場跨國索賠的律師賈方義介紹,截至2012年5月4日,共有500名來自山東煙臺的漁民與美國律師團簽署了索賠代理協議。而第一批正式提起訴訟的這30名原告,都有一個共同身份&m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