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征32/33”出發 17日抵達空間站
7月15日早上,來自俄、美、日的三名宇航員從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搭乘俄“聯盟TMA-05M”載人飛船飛往國際空間站,執行為期4個月的空間任務?!斑h征”任務每次有先后兩組共6名成員,俄聯盟號飛船每次運輸3名宇航員到太空。
7月15日,在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發射場,日本宇航員星出彰彥、俄羅斯宇航員尤里·馬連琴科和美國宇航員薩尼塔·威廉姆斯(從左至右)準備出發。 (新華社/路透/圖)
據美國宇航局報道,當地時間7月15日早8:40(北京時間7月15日早10:40),來自俄、美、日的三名宇航員從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啟程,搭乘俄“聯盟TMA-05M”載人飛船飛往國際空間站。
三名宇航員分別為來自俄羅斯的指令長尤里?馬連琴科,以及來自美國和日本的飛行工程師薩尼塔?威廉姆斯與星出彰彥。按計劃,他們將于北京時間7月 17日00:52到達空間站,加入2012年5月進入空間站的根納季·帕達爾卡、約瑟夫·M·阿卡巴以及謝爾蓋·勒萬的隊伍,組成遠征第32次任務搭檔。
未來的四個月中,他們將在太空站進行一系列的科學實驗,并且完成與歐洲ATV(自動運轉飛船)、日本HTV(H-II運載飛船)以及一艘商業飛船的對接。如果時間充裕,他們還計劃進行太空行走。
9月17日,帕達爾卡、阿卡巴和勒萬將會返回地球,而此次進入太空站的馬連琴科、威廉姆斯以及星出彰彥將于11月中旬返回。
目前,國際空間站已經運轉了近5000天,軌道高度距地面約350至400公里,執行任務的宇航員已進行到了第32組。
7月15日,在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發射場,搭載俄羅斯、美國和日本的3名航天員的“聯盟TMA-05M”號飛船發射升空,前往國際空間站。 (新華社/圖)
“遠征”是執行國際空間站任務的編號,每次任務有先后兩組共6名成員。俄聯盟號飛船每次運輸3名宇航員到太空,在此之前,前一次任務的3名成員將會返回,另外3人則與新成員組成新的編隊。
例如此次出發的三名“遠征32/33”宇航員即是“遠征32”的第二批和“遠征33”的第一批成員。在他們出發之前,7月1日,“遠征31”的第二批隊員剛剛返回;而2012年9月帕達爾卡、阿卡巴和勒萬離開后,他們將與的三名新成員組成“遠征33”,執行新的任務。
目前,在美國宇航局的網站上,可以看到國際空間站目前運行的方位。
網絡編輯:方亞 圖片編輯:李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