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趙蕊蕊說排球和寫作那些事
身高1米96的前國家女排副攻手趙蕊蕊,曾經是女子排壇的亞洲第一高度、世界第一副攻手,因右腿不斷傷病,過早退役。退役后,畫插畫和寫作成了她的生活重心。如此跨界,在中國專業體育運動員中不多見。
趙蕊蕊曾是女排著名的“玻璃美人”(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姜曉明/圖)
“排球帶給我激情,帶給我榮耀,但這樣的生活又會有很多的磨難;寫作很自由,很放松。我現在就截然不同地享受到了這些,誰說人生只能愛一樣”
趙蕊蕊,前國家女排副攻手,身高1米96,曾經是女子排壇的亞洲第一高度、世界第一副攻手,因右腿不斷傷病,過早退役。
退役后,畫插畫和寫作成了她的生活重心。如此跨界,在中國專業體育運動員中不多見。從趙蕊蕊的談吐中,聽得出她的畫面感很強,話語連貫,思路清晰。
作為曾經的半專業排球副攻手與漫畫愛好者,我與趙蕊蕊聊她生命中最為美妙的兩件事,她樂得講那些媒體上不多見的有意義的事,和自己的觀點。
登機前10小時被換下
我出生前后很有戲劇感。大概1981年7月,我媽挺著大肚子和南京體校領導開了一次會,會議最終決定讓已經7個月的我“超生”。
出生時我爸去接我,護士把衣服給孩子穿好遞到他懷里,他撩開一看,誒,男孩?趕緊找,都嚇壞了。那個護士也害怕了。找到時,我在那里睡得跟沒事兒人一樣。這都是他們后來跟我描述的。也有人問我爸:你家有個女兒了,再抱個男娃回家多好?他說:嘿,不是自己的,男娃我也不要。我媽跟我說:如果真那樣,沒幾年你爸就得跟我鬧離婚——那男孩一定沒我高——這孩子不是我的,從哪兒弄的。
幸虧當時錯抱了一個男孩。
在幼兒園大家交換禮物,別人給我一粒糖、一顆話梅,我只會畫畫送人家。長大了有段時間還在想,自己小時候怎么那么摳門,人家給吃的,我給人家畫?,F在想那可能就是天賦。但我父母都是打排球的,所以我對球與生俱來的喜愛會更濃些。
從1998年右膝半月板第一次受傷、第二年右膝半月板再次嚴重受傷,我的排球生涯便開始坎坷起來。
不光是我,中國的運動員,都客觀存在急于求成的問題?,F在大家都說中國“唯金牌論”,“唯金牌論”可能是國家層面上的?;氐秸嬲捏w育精神,是奮斗的過程遇到挫折,能激起心底不放棄的信念,哪怕只有1%的希望,我也愿意去挑戰、去戰勝,至少努力奮斗。但現實卻又像我的一位老教練說的:在中國當運動員,拿金牌就是爺爺,沒拿就是孫子。這是非?,F實的一個問題。作為運動員,如果不能最真實地激發體育精神,就算拿到金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會忽略他的金牌,因為他身上沒有更多能打動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