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間經濟問題解決好了,其他的都好辦”——南方周末專訪美國前財長保爾森
2012年7月12日,南方周末記者在北京對保爾森進行了獨家專訪。保爾森是美國上任財長,高盛集團前董事長和CEO。66歲的他與中國打了二十多年交道,他說:“我不是基辛格,我是保爾森。我的職業生涯主要是在商業,而不是政府”。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汪娜
我們需要做的是在共同的利益上構建兩國關系,有一些事情——對雙方都有好處但政治上卻不受歡迎的事情——雙方需要一起做或分開以不同的方式做。
如果雙方的相互投資越多,就越難成為戰略對手,因為有更多的共同利益。
當擁有了像中國一樣多的成功以后,繼續改革總是很難。因為既得利益階層不愿放棄他們的權力。盡管中國推動這樣的改革不容易,但我仍然很樂觀,因為中國有強有力的領導層。
2012年7月12日,南方周末記者在北京對保爾森進行了獨家專訪。
保爾森是美國上任財長,高盛集團前董事長和CEO。66歲的他與中國打了二十多年交道,他說:“我不是基辛格,我是保爾森。我的職業生涯主要是在商業,而不是政府”。 (南方周末記者 張濤/圖)
尋找共同利益
南方周末:卸任美國財長后,你說未來最重要的事就是推進中美關系的發展。不過現在中美兩國關系似乎正處在史無前例的“戰略互疑”期。
保爾森:首先,美國正在進行大選,中國政府也要換屆,民族主義在兩國都有發酵。選舉期間打民族主義牌更容易。
不過與此同時,中美關系也有推進。在美國,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問自己,這是不是一個對雙方都有利的關系?因為當40年前歷史開始(指中美建交)時,中國還是一個貧窮的發展中國家,當時的美國有一種共識,如果美國對中國投資,開放市場,與中國合作,這對中國、美國和世界都有好處?,F在兩國關系遇到了問題,部分原因是美國自己出現了經濟問題,而中國做得這么好,部分原因是雙方存在一些戰略緊張,導致一些人在質疑這點。
但我仍堅信,美國絕大多數意見領袖都承認,中美在許多問題上達成共識非常重要。我想兩黨,無論奧巴馬總統還是羅姆尼,都明白這點。
有很多的聲音表達擔憂,但我仍然相信,中美是非常堅固的關系。如果你對此質疑,那我問你,習近平在美國大選年訪問美國,他受到美國人歡迎了嗎?沒有總統候選人、國會議員說中國不好的話。我想在那個時候中國讓他來,也是一個非常強的表態。而美國人以一種私人的方式和他見面,感受他是一個什么樣的領導,印象非常正面。所以,盡管雙邊都有更多不同的聲音,但我更愿意看到積極而不是消極的那面。
另一點要記住的是,中美之間有這么多交流&mdash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