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知新】媒體是否只益悲辛?
報紙畢竟是逐日出版的“編年體”,盡管其“只載動與亂,不載安與定”,但若反其道而讀之,從同類的“動與亂”之間,仍可推斷出一些“安與定”的常態現象。例如臺風來襲,媒體必報。則兩次臺風之間,大體便知是相對正常的天氣。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賀風玲
必有趣味,方能入目而不倦
現在而今眼目下,一般世故的人往往報喜不報憂,而媒體則報憂多于報喜。這并非很新的現象,錢穆在幾十年前就注意到,“每天看報,報上大概多載些動亂的事。如某處車子撞了,傷了一個人,或某處失火,燒了一所房子”。報上所載,大多是這類突發事件,即“只載動與亂,不載安與定”。
然而這也不是很久遠的現象。蓋今日所謂媒體,從報紙開始,大多從外國“引進”,最多也不過百多年而已。初期的中國報紙,常以史自居。如楊度在晚清就說,“現在之書,即為過去之報;現在之報,又為將來之書”。過去未來,“無往而非歷史,即無往而非新聞”。進入民國后,辦《申報》的史量才也明言“日報者,屬于史 部”,而更“超于史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