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到底誰有理,問問“第三方”
一位資深的美國國會議員曾說,他在國會里作過無數次辯論演說,但只說服過一個人,那就是他自己。這位國會議員能這樣自我調侃,是因為他很明白辯論本身的局限。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賀風玲
他們不像粉絲那樣狂熱地崇拜和偏袒一方,而是中立、理性地對說理進行仲裁
一位資深的美國國會議員曾說,他在國會里作過無數次辯論演說,但只說服過一個人,那就是他自己。這位國會議員能這樣自我調侃,是因為他很明白辯論本身的局限。
一個人作論辯說理,很少有能直接說服對立一方的。這并不表示他缺乏說服的能力,而是因為,論辯式說理說服對立一方的可能本來就是非常微弱的。一般來說,論辯式說理起到的是強化自己一方,而并非軟化對立一方的作用。因此,對立的雙方就有可能在辯論中越說越僵,以至于發展到相互責備、謾罵、肢體沖突。從微博叫罵發展到約架,便是辯論越說越僵的極端表現。
極端的越說越僵,這種情況在說理文化良好的社會中較少發生。這是因為辯論者在辯論中,理是說給“第三方”聽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