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評論】紓困民企,一減稅二松綁
如何幫助民企?已經很難再用老辦法修補了:強力刺激效果不彰,放松貨幣易產生“道德風險”,放寬信貸容易在下一個階段造成銀行不良信貸大規模上升。最好的拯救就是減稅和解除行業管制。
責任編輯:史哲 戴志勇 蔡軍劍
經濟下行、信貸萎縮之際,民營企業的危機感似乎更加強烈。在2012年7月上旬、中旬,溫家寶總理進行的一系列經濟調研活動中,切實推進結構性減稅成為許多民企迫切的期待。
如何幫助民企?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我們現在已經看得很明白:強力刺激效果不彰,放松貨幣易產生“道德風險”,放寬信貸容易在下一個階段造成銀行不良信貸大規模上升。那么,是否還應繼續這樣做?哪怕目標是為了紓困民企?
“強力拯救”從來都難以奏效。面對經濟下滑,用財政投資撬動銀行信貸,以央企或地方融資平臺作為擴張點的方法,已經被證明是需要商榷的。中國經濟最大的問題就是結構失衡。而結構失衡的本質,就是資源不按照市場自發狀態來配置,而是按照行政力強行控制的非均衡模式運作。
行政力量強行配置資源會造成什么后果?不妨用龐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