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班”的春天
國際班、合作班、貴族班、放羊班……各種“出國班”名目繁多,在低齡留學熱潮里像一片繁茂的雨林,充滿了生機和商機,站在9年制義務教育的另一邊大放異彩,有時也讓人眼花繚亂。
廣州舉辦的一個國際教育聯展暨出國考試展上,培訓機構樹立的雅思、托福、SAT、GMAT、GRE、英語和小語種等各類相關培訓的廣告宣傳牌
國際班、合作班、貴族班、放羊班……各種“出國班”名目繁多,在低齡留學熱潮里像一片繁茂的雨林,充滿了生機和商機,站在9年制義務教育的另一邊大放異彩,有時也讓人眼花繚亂
這個夏季,卿光亞忙著參加光亞學校的各種結業典禮。這位自稱是1949年后第一位以公民個人創辦全日制寄宿學校的校長,每到此時就像播種了一年的老農迎來喜慶的收獲。
今年光亞學校國際班的51名學生再一次悉數被國外大學錄取。
20年前,身份還是四川省戲劇家協會會員和職業導演,卿光亞要為6歲的小明星兒子卿恩亞在眾多投來橄欖枝的國內學校中選擇一所合適的學校入讀。
大概是兒子太優秀了,卿光亞陷入了選擇困境。他去一所所學??疾?,都覺得不滿意:“都是為了高考的單一教學方式。”
那時候的卿光亞在幾次國際交流中已經深受震撼,“大人們在迪斯尼像小孩一樣開心,可以這么平和、快樂地生活,這種文化上的沖擊對我實在太大了。”他決定為兒子辦一所理想中的學校,可以和國外的孩子一樣快樂學習,能力卓著。
20年后,26歲的卿恩亞在出國深造后回到父親的學校,當起了光亞學校高中部的校長,和他父親送他出國留學一樣,他要把一批批招過來的學生送出國。
起初,光亞學校的孩子連續3年集體被國外大學錄取時,學校屢屢被冠以“最牛出國班”的名頭見諸報端;后來屢見不鮮了,若有人再提及“3年”,卿光亞就會糾正:“我們每年都是全部送出去。”
“優質教育”和“出國教育”
1992年光亞學校開始招生,當年卿光亞初定的招生名額是100人,結果來了兩千多人報名。這樣的熱衷,倒不是為了出國。“那時候的家長都懵懵懂懂的,我辦學也糊里糊涂,他們對國際課程的選擇很少是因為要出國留學,而只是對優質教育的選擇。”
“鄧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但是這幾個面向直到現在也還沒有進入法規,只在中國共產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