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羽或將去職意味著什么?
駐華大使丹羽若最終被替換,將進一步佐證中日正陷入前所未有的緊張狀態,對立將可能取代對話,動手將可能取代動嘴,中日應對話、應動嘴不動手的主張將成為遭清除的“不和諧音”,而釣魚島之爭恐怕只是中日對決的導火索和正式開幕。
7月22日,日本國內傳出擬于9月份替換現任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的消息,原因是丹羽此前所稱的“購島將嚴重影響中日關系”的發言不符合日本政府將釣魚島“國有化”的方針。丹羽在大學時代曾是反安保運動的學生領袖,從伊藤忠商事會長的位子上退下來之后,作為出身民間的駐華大使,在處理對華關系時,頗具務實的商人思維,是平衡中日沖突的重要角色。
丹羽若最終被替換,將進一步佐證中日正陷入前所未有的緊張狀態,對立將可能取代對話,動手將可能取代動嘴,中日應對話、應動嘴不動手的主張將成為遭清除的“不和諧音”,而釣魚島之爭恐怕只是中日對決的導火索和正式開幕。日本言論NPO和中國日報公布的最新聯合民調也顯示,對中國無好感的日本人已增至84.3%??梢灶A見,隨著中日實力對比的進一步失衡,未來的中日關系基本上不會回歸1980年代的“蜜月期”。
而一旦進入對決局面,無論是在日本還是在中國,都將看見民族主義再度燃起憎恨,不斷升騰的民族對決情緒將淹沒對戰略大局和雙方真正核心利益的理性選擇,在付出慘重代價卻又毫無所得的敗局到來之前,中日之間仍將為了互相指責而嘶喊。在釣魚島主權歸屬爭議問題上,中日雙方的輿論環境往往都置身在清一色的本國立場上,雙方國民完全無法、也沒興趣互相了解對方也有一理(哪怕有些只是歪理),從而完全不允許本國政府與對方進行真正有意義的外交交涉,這釀成了悲劇的土壤,使得事態越來越直線式地走向憎恨和對決。為此所付出的代價將遠遠超過那幾個無人小島所能提供的一切,但人們無法直視這一現實,于是悲劇將繼續深化。
然而,中日相互必要、相互依存的程度極高。筆者周圍的日本人,不管男女老幼,不分政界、商界、學界,若拋開個人好惡,沒有人否認對華經濟合作的重要。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國,也是日企對外直接投資最集中的地區,換句話說,中國是日本最重要的“工廠”,也是最大的“市場”。除了國際貿易和直接投資等經濟層面外,中國是日本安保中最值得重視的因素。反之,日本對中國的重要性也絕不可低估,中國在解決產業升級、環保節能、老齡化等諸多課題方面,都離不開與日本合作。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讓中日無法“和則兩利”呢?中日復交距今已歷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