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征 大漠畫師的修行

現今41歲的王征,畫菩薩千身,誦佛經萬回,人已駝背成弓形。作起畫來一周不眠,把筆一扔就昏迷三天。凡出門在外,必和衣而眠,不論住在山洞還是星級酒店。有人譽之為繼“張大千、常書鴻、段文杰之后對古代佛教壁畫的繼承者”。

王征在新疆吐魯番地區的交河故城 (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梁辰/圖)

現今41歲的他,畫菩薩千身,誦佛經萬回。有人譽之為繼“張大千、常書鴻、段文杰之后對古代佛教壁畫的繼承者”

不知是克孜爾石窟里9年的宗教體驗,還是走回大城市10年的世俗困紓,讓王征從面帶英銳之氣的青年山水畫師,變成慈眉善目的中年佛教美術學者。

14年前日本NHK電視臺來石窟拍攝,鏡頭里的他頭發中長、中分,顯出青年藝術工作者的玉樹臨風,說話靦腆。他說:“在臨?。ū诋嫞┑臅r候,感覺像在跟古人對話。一種氣息,通過蒙在上面的灰呀土呀,傳遞到心中。……一種信念吧,佛教里說,人畫一身菩薩,就等于念了多少經。”

現今41歲的他,畫菩薩千身,誦佛經萬回,人已駝背成弓形。發頂中央簡短地樹立,兩邊的發域斑白渾濁,下巴向頸部延伸處孤零零地吊著根白胡須。作起畫來一周不眠,把筆一扔就昏迷三天。凡出門在外,必和衣而眠,不論住在山洞還是星級酒店。帶著一身土,走到哪里都抽著煙,拎著茶,吊兒郎當,成仙了。

1993年大學畢業,王征進了新疆文化廳龜茲石窟研究所,在克孜爾石窟等龜茲石窟進行壁畫臨摹和美術考古研究工作。2002年回母校新疆師范大學美術學院任教,本科畢業的王征于2003-2007年完成了“全國藝術科學十五規劃課題”《新疆古代佛教石窟美術風格技法研究》。有人譽之為繼“張大千、常書鴻、段文杰之后對古代佛教壁畫的繼承者”。去年,年逾不惑的王征開始在中央美術學院攻讀碩士。

“人人都可以當君子,只要對得起你的本職和良心,不用都去當董存瑞。”他說。

1995年,王征在克孜爾175窟臨摹壁畫

大漠孤煙

龜茲石窟研究所的補助不低,大家都盡可能帶好吃的進入大漠。王征嫌麻煩,帶一大坨磚茶、方便面,和煙。

新疆的山,大多是荒山。困擾年輕人的不僅是深入荒涼之地的研究所里擺放的手搖電話,從來打不出去也沒見怎么響起過,還有如此干峻的“山水”如何作畫。

“傳統的、以江南山水為基礎的筆墨無法表現新疆的山水。”大學時的王征就開始嘗試從長時間的野外寫生和西方當代藝術中尋求解決之道。那時的他“干干凈凈,不說臟話,跟現在不一樣”,“很有才華”。他熱衷于討論,也迷戀過尼采,思路蓬勃活躍如頭腦中駛過滾滾車輪,常與朋友邊走邊聊,穿過烏魯木齊的大街小巷,“時常是走了大半個城市”,“畫畫、看書、長談成為一時的習慣,睡得越來越少了,在他人看來便覺怪異……”

在徘徊之際,王征一時興起,在坐火車經過敦煌時臨時下車,被那里的佛教壁畫一擊而中,“豁然開朗”,回到烏市后創作了山水畫《正覺山》,畫中保留了傳統的宋元筆墨技法和山石的基本構造,在構圖和色彩方面受到“傳統佛教壁畫的精神開啟思悟”,大膽展現,濃郁的土黃、鐵紅、赭褐、藏藍,為他打開了一扇門。傳統的山水畫技藝本來可以為他贏得留校的工作,校方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謝小跳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