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聲道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2012年7月19日零時,中國地震局率先公布2011年“三公”賬本,一天之內,國務院92個部門陸續亮相。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稱,公開之后就要主動澄清質疑,各部門應該強調與社會輿論的互動,“單聲道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責任編輯:李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有學者擔心,“三公”公開中,一些部門可能“為了公開而公開,故意將一些開支擠到其他科目,或者向企業攤派,甚至設立小金庫”。 (梁富盈/東方IC/圖)

編者按:“三公”公開,不再是行為藝術,不再是敏感話題。2012年以來,“三公”治理提速,從地方“全裸”曬“三公”,到92個中央部委一天之內公開“三公”經費,公眾的熱切關注,受到國家層面的全面回應。

“三公”公開,既是公共財政和現代預算的基本要求,也是對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的善意回應。如果我們要追求一個公開透明的公共財政,要建設一個看得見的政府,各級政府部門實現“三公”公開,無疑是健康一步。

本期“三公”專題,為讀者解讀“三公”提速背后,中央層面的力推和公眾輿論的互動。一位專家說得好,“單聲道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江湖與廟堂良性互動之下,善治方有可能。

“三公”問題如何產生,如何演變?這個問題,要從六十年前的“公車”自行車說起……本期我們也對此進行了梳理。

另外,輿論熱議的中牟縣拍賣超編公車的話題,亦是值得關注的個案。即使是43輛破舊不堪的超編公車,交車過程也不順利,“三公”問題治理之難可見一斑。

 “‘三公’公開是政務公開的突破口,輿論最為看重。黨中央有追求善治的愿望,所以對此著重強調。”

有學者希望,將行政事業性收入、預算外收入用于“三公”經費部分,納入公開范疇,“各部門支出中財政撥款只是其中一部分”。此外,另一支龐大的“三公”消費力量——國有企業,“三公”公開也應有時間表。

“相比超過十萬億的中央財政支出大盤子,不到百億的國務院‘三公’經費支出僅是很小一部分,輿論視野應該放寬,不能只盯在這上面。”

這一次沒有太多人掉隊。2012年7月19日零時,中國地震局率先公布2011年“三公”賬本,一天之內,國務院92個部門陸續亮相。

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這一時間點早在財政部計劃之中。依照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6月30日審查批準中央決算后,財政部將會在20日內批復中央部門決算,各部門在收到批復后便可公開部門決算,決算中便包括相關中央機關用于因公出國(境)、公務用車購置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思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