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浮的精英——“內地生”在香港

“內地生群體”已經漸成規模并成為香港社會一個獨特的存在。體面的收入并不一定能同時贏得尊嚴和真正地融入,在夢想與現實之間,他們面臨越來越多的選擇。

責任編輯:蘇永通 葉偉民 楊繼斌 曹筠武 實習生 孔令鈺 梁建強

一位已經成為律師的內地生,正在香港中環等巴士上班。 (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內地生一直相信所看到的香港——中環價值,以及無與倫比的商業契約精神。

“香港,香港,你究竟有多香,當年我也放棄了清華北大,以為這里有我的夢想……我恨香港,但我更愛香港。”

周保松表示擔心,港校自主招生十年來新崛起的在港內地生群體,“能否不要再當過客?”

對已來港6年的內地生喬蘇來說,香港是一個情結,也是一個死結。

比如2012年4月的一個晚上,它就是后者。尖沙咀北京道一號的帝廷酒家里,喬蘇和她的內地生同學們的聚會,就像一個設定好的舞臺——四周“群星”燦爛,她卻是最黯淡的演員。

來自投行的同學們互“曬”薪水后,不忘也問喬蘇一句:“最近加薪了嗎?有沒有想在將軍澳買房?”

一個簡單的“沒”后,喬蘇便一言不發了。這些來自內地并在金融、貿易或IT領域表現非凡的超級精英們,一如既往地相互出示完美的“成績單”。喬蘇則是個意外,她現在只是一名公司公關,月薪不足兩萬港幣——相對于身邊的優秀者,這僅僅是一個卑微的零頭。

作為香港在內地自主招生政策的產物,“內地生群體”已經漸成規模并成為香港社會一個獨特的存在。自2003年經教育部批準后,香港高校由每年招收不到200名內地生,9年間增長到近1600人的規模。如今,包括西藏、新疆在內的31個省份都被納入香港高校的人才戰略版圖。2012年,超過1.2萬名內地生向香港高校提交了申請,包括多達21名的省市狀元,為歷史之最。

這些成長于內地教育體制的佼佼者,在一個制度截然不同的城市一如既往地保持優秀??v使他們當中大多數人最終的價值認可單一地指向了中環的商業精神,但作為自由社會的體驗者和受益者,他們也依舊試圖在香港社會的價值坐標上找到一席之地。體面的收入并不一定能同時贏得尊嚴和真正地融入,在夢想與現實之間,他們面臨越來越多的選擇。

到香港去

現在,相比北上廣的同齡人,喬蘇的港式生活精致且典型:聽歌劇,看賽馬,入酒會,半島酒店會客喝下午茶,感恩節休假去巴厘島,購物在中環銅鑼灣,周末不在蘭桂坊就是坐游艇出海,西貢吃海鮮,偶爾也上太平山和閨蜜小酌看夜景。

喬蘇曾以650的高分選擇入港讀本科,而非清華北大。“(香港)很精彩。”像喬蘇一樣的尖子們往往因為香港比內地更國際化的環境,比海外離家更近的地理位置而入讀港校。

內地生張子律在2007年選擇了香港浸會大學。在他看來,香港是一個拼自己,幾乎不需要拼爹的地方。路政署的公務員會三番五次跑到家里,可能只是為了讓作為抽樣調查對象的你對香港交通表達意見;樓下的清道夫一句普通話也不會講,但是堅持每天和你打招呼。內地生們漸漸習慣了香港規矩與人情。

內地生趙小龍來自貴州山區,2007年由港府資助到港讀書。三年中,他不僅每個月都寄給父母生活費,還在畢業那年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思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