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公車拍賣“前傳”
河南全省自2011年4月開始的公車治理,主要治理超編車、超標車、公車私用等問題。治理行動開始后,整個河南省停止了公車購買。因為是治理超編,中牟縣各單位上繳的都是最差的車,“讓他們把好車交上來,顯然不現實”。
責任編輯:李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2年7月13日,中牟縣拍賣超編公車現場。43輛車多為基層公務員使用的破舊公車,并不涉及縣領導的公務用車。 (CFP/圖)
因為是治理超編,各單位上繳的都是最差的車,“讓他們把好車交上來,顯然不現實”。
烈日之下,兩輛舊面包車,停留在中牟縣委大院不遠的一個停車場。雖經一番清洗打扮,但車頭油漆斑駁脫落,露出內里的塑料材質。
它們正是不久前中牟縣拍賣掉的43輛超編公車中的兩輛。因為這43輛公車的總拍賣價僅39.11萬元,且被官方稱為實現國有資產增值率達53.2%,一時受到輿論熱烈關注,驚嘆“公車賣出白菜價”。
中牟縣官員很委屈。2012年7月25日,一位中牟干部對南方周末記者抱怨:“網上說就算賣廢鐵也不止賣這點錢,可是這面包車里面都是塑料的,連廢鐵都算不上。”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因嫌拍價過高,且其中一輛車有十多個違章記錄未消,這兩輛面包車一直未被競拍者取走。
媒體的質疑,源自中牟官方的一篇宣傳稿。2012年7月13日,負責此次超編車收繳的中牟縣紀檢委領導干部廉潔自律辦公室主任師永濤和同事、縣紀委宣教室主任洪瑋琨,聯合署名在媒體上發布了上述“工作成果”。師永濤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由于報道中沒有寫清拍賣的43輛車的車況、車型等信息,結果造成誤解。負責此次拍賣的中牟縣國資局局長張寶蘭,委屈得大哭數次。
在媒體的諸多質疑中,一個被忽略的細節是:和溫州在“史上最徹底車改”中直接拍賣各單位的大部分公車不同,此次中牟縣拍賣的43輛公車,不是超標公車,而是公務用車專項治理中由各單位上交的超編公車。
河南省三門峽市一名負責國有資產交易的官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超編車和超標車是兩個概念,超標車都是好車,而各單位在上交超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