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塞爾文獻展】“看不見”的藝術品也能永存?
德國藝術家提諾·賽格爾的視覺作品《變化》沒有出現在第13屆卡塞爾文獻展的參展目錄內,連一張照片也沒有。但卻成為文獻展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叭绻阆肟础蹲兓?,那就做好什么也看不見和受驚嚇的準備?!?/blockquote>責任編輯:袁蕾 朱曉佳 實習生 周鑫 陳浩民 謝姍蓉 姜楚凌
大型裝置才是藝術?
德國藝術家提諾·賽格爾的視覺作品《變化》沒有出現在第13屆卡塞爾文獻展的參展目錄內,連一張照片也沒有。但卻成為文獻展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如果你想看《變化》,那就做好什么也看不見和受驚嚇的準備。”本屆卡塞爾文獻展藝術總監卡洛琳·克里斯托夫·巴卡捷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變化》表演現場位于卡塞爾文獻展主展廳之一,豪森城市酒店內一間小黑屋里,每天循環表演十場。由于場地限制,每次表演只允許25位觀眾進入。因為想看的人太多,小黑屋外常常會排起長龍,一直綿延到酒店外的大街上。
起初,觀眾走進小黑屋,伸手不見五指。漸漸地,屋內開始響起身體在地面摩挲引起的窸窸窣窣聲。有人陸續站起來了。一群少年的聲音唱起和聲,伴隨著歌聲,有人旋轉、有人彈跳、有人舞蹈、有人竊竊私語。
第13屆卡塞爾文獻展展品《草之葉》,由《生活》雜志剪圖、長莖草、木頭等材料粘合。賽格爾的作品《變化》與其它展品不同,既不存在于參展目錄內,也不被允許做任何形式的記錄。 (東方IC/圖)
歌聲戛然而止。從屋頂射下一束束微亮的光束。猛一睜眼,25位少年一對一地面對著觀眾,他們面色慘白,面無表情,繼續歌唱。等你想要認清他們的臉時,光束又被抽走了,少年與歌聲也隨之消失,像什么也沒發生過一樣。
賽格爾今年36歲,巴卡捷夫覺得他是一個“怪人”。他從不坐飛機,即使從歐洲到美國,橫跨大西洋的漫長航程,也只乘船。其間,他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