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松鼠會】看完熱鬧看門道——奧運中的科學(1)
跳水運動中存在一個讓科學家長期困惑不解的問題,便是離開跳板時只做前后翻滾的運動員卻能在此后“憑空創造”出圍繞身體縱軸的旋轉,這看上去明顯違背了角動量守恒的常識。在沒有外部力矩作用的情況下,身體的旋轉角動量從何而來呢?
跳水運動中存在一個讓科學家長期困惑不解的問題,便是離開跳板時只做前后翻滾的運動員卻能在此后“憑空創造”出圍繞身體縱軸的旋轉,這看上去明顯違背了角動量守恒的常識。
美麗的濺落
雖然跳水劃歸奧運會的水上項目并且屬于國際泳聯管轄,但游泳和跳水其實只能算“遠親”,體操才是跳水的“近親”。只不過體操的空中動作落到地上,跳水的空中動作落在水中而已。1900年巴黎奧運會,瑞典選手就從塞納河畔木材搭成的高臺上凌空飛起,向公眾展示了跳水的英姿。1904年圣路易奧運會上,10米跳臺跳水成為正式比賽項目,可惜當時還沒有多少套路,只能比賽誰跳得更遠,美國人謝爾登贏得了奧運歷史上第一塊跳水金牌。從早期的瑞典、德國平分秋色到美國一支獨秀,從俄羅斯嶄露頭角到中國后來居上,盡管“百年風水輪流轉”,但跳水從來都是奧運會的“核心項目”。
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跳水
身姿曼妙、儀態萬方的跳水完全是動態的人體藝術。它需要靈巧柔韌的身體素質,精確細膩的平衡能力,清醒敏銳的空間知覺。一個完美的跳水動作包括優雅的起跳、瀟灑的騰空和輕捷的入水,這三個環節對于裁判來說具有同等的價值和份量。
若問跳板和跳臺的最大區別是什么,恐怕就在于跳板是“軟”的。作為撓度很大的彈性體,跳板下壓時能把運動員踩板的動能變成彈性勢能儲存起來,然后在起跳時釋放,將運動員“彈&r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