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木頭值多少錢誰說了算?——“國家紅木標準”制定前后

大部分中國人并不知道各種木頭之間的區別,藏家與廠家都不認同國家頒布的紅木標準,前者認為所謂的科學手段并不科學,后者認為“自己的紅木怎么沒在標準里”。市面上五花八門的木頭標準背后,是一串串利益鏈。

責任編輯:袁蕾 朱曉佳

(南方周末資料圖)

中國人認為有重量的東西都有價值,所以東西一定要“重”,這是中國硬木流行并珍貴起來的原因之一。

重新認識到硬木的珍貴后,大部分中國人并不知道木頭和木頭之間的區別,這讓硬木成為惡意炒作的對象。

國家頒布的紅木標準,不能為藏家認同,也不能為廠家認同,前者認為所謂的科學手段并不科學,后者認為“自己的紅木怎么沒在標準里”。

市面上流通著五花八門的木頭標準,標準的背后,是一串串利益鏈。

中國所有軟性木材都是科學命名:榆木家具是榆樹木材做的,核桃木家具取材自核桃樹,但古代中國的硬木木材,在科學分類上都找不出。

“沒有一棵樹叫黃花梨樹,沒有一棵樹叫紫檀樹,沒有一棵樹叫烏樹。為什么呢?中國早期所有硬木進來時,來的時候就是木頭了。”觀復博物館館長馬未都說。

這些沉而貴重的木頭,并非中國本土出產。當時的文人憑自己的感受對木頭做出非常直觀的命名,命名多半與木頭色澤相關:剖開是黃的,就叫黃花梨;剖開是黑的,就是烏木。

黑色的紫檀不叫黑檀,是因為剛剖開時這種木頭是紫紅色的,時間長氧化后才成了黑的。

進口的黃花梨在清乾隆年間大肆使用后就沒有了,海南黃花梨又運不出來,就用紅木代替,人們對紅木的關注才多起來。

1985年,王世襄編著的《明式家具珍賞》出版,木頭販子按圖索驥,開始將木頭家具走私到國外,同時也讓海南黃花梨身價暴漲。1987年,林業部把海南黃花梨的樹種命名為“絳香黃檀”,其木材則依然統稱為“海南黃花梨”。

重新認識到硬木的珍貴后,大部分中國人并不確切知道木頭和木頭之間的區別。對木頭認識的模糊性,使硬木成了惡意炒作的對象。

海南黃花梨從2002年的每噸2萬,炒到2012年最高2000萬一噸——此前木材每斤價格不過一元。為了避免惡意炒作,王世襄曾建議國家能為紅木制定一個官方標準,但這并非易事。

紅木木材與家具。在黃花梨、紫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