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移民“攻略”
副縣長被潑糞、副鄉長整出抑郁癥之后,認干兒子、開院壩會、擺酒宴成了移民干部工作新方——號稱中國第三大的向家壩水電站的移民拆遷工作任務,層層下達之后,最后是由一批沒有受過完整現代政治訓練的基層鄉鎮干部完成的,洋溢著鄉土氣息的傳統做法彌合了宏觀政策與基層現實之間的裂痕。
責任編輯:楊繼斌 實習生 梁建強 高禎
從搬遷戶的子女入手,打情感牌,是屏山干部們在經歷初期的工作挫敗后的心得。2009年4月,新市鎮菜園村一組13戶60名移民外遷高縣沙河鳳興村,政府給移民孩子戴上大紅花。 (曾憲章/圖)
副縣長被潑糞、副鄉長整出抑郁癥之后,認干兒子、開院壩會、擺酒宴成了移民干部工作新方——
號稱中國第三大的向家壩水電站的移民拆遷工作任務,層層下達之后,最后是由一批沒有受過完整現代政治訓練的基層鄉鎮干部完成的。認干兒子、喝酒這些洋溢著鄉土氣息的傳統做法,彌合了宏觀政策與基層現實之間的裂痕。
一邊是基層民眾物權意識的增強,一邊是造成群體事件后的維穩壓力,軟下來,姿態低下來移民,成為基層官員的選擇。
干兒子
屏山縣干部李代輝收干兒子的歷史,要從向家壩水電站屏山庫區移民搬遷工作進入實物指標復核調查(簡稱“實調”)時說起。
屏山縣位于四川省南部邊緣,宜賓市西部。為方便國家補償,2003年2月,政府下了“封庫令”:不蓋新房,不再栽樹,不遷進戶口,一切凝滯封存。在“生一個娃兒都讀得書了”的等待途中,刮過幾陣搶栽搶種風。——一根樹苗栽下去本錢幾角最多一兩元錢,賠償則幾元甚至十幾元,傻子也會算這賬。
一封就是五六年。2007年的一天,吃過午飯,李代輝實調歸來,中午趴在辦公桌上休息,有兩口子拎個兒子找上門來。李代輝認出男的是民主4社的“釘子戶”老王,前不久連夜拉了一車桂圓苗子,加班加點搶栽了6畝地,當時李代輝上門去查處,王家媳婦還一頓痛罵,揪起他領子要打。
正想問,老王主動開腔:李鎮長(其時是鎮長助理),我老婆前次對不起你。這是我娃兒,想認你當保保(四川話:干爹)。
原來老王的娃在幼兒園里非一般調皮,經常打架,孩子他爹帶他去算命,八字先生說,不找一個當官的當保保,這輩子恐怕不順暢。
可以!李代輝答應得很干脆,隨手摸了兩百塊給干兒子。
作為對親家工作的支持,老王已經在實物調查表上簽字,作為晉見禮——之前大伙抵觸強烈,包括老王家,覺得政府是“打死狗講價”。村里人看老王都服了,也就陸續簽了。
李代輝想,說服鄉親不唱反調,為政府說話,是促成一件好事。
果然,虧得這些親家們,護航了李代輝乃至屏山縣未來坎坷的移民工作。
羅鐵嘴
這個中國第三大的向家壩水電站,建設與移民分兩塊工作進行。因為此前一些風波,國家重新修訂移民政策,直到2006年7月7日國務院471號令出臺,屏山移民工作推遲了兩年多。補償標準大大提高,不過,水庫將雷打不動地于2012年10月如期蓄水發電,屏山的移民工作仍然舉步維艱。
向家壩水電站移民,在四川宜賓市屏山縣范圍內涉及9個鄉鎮,需要直面5.7萬人。政策的滯后,不能覆蓋所有移民,加上“(索賠)欲望的膨脹”,拿羅云生的話來說,移民情緒便是“一堆干柴”。
羅云生是個精瘦的老頭子,在屏山數個鄉鎮、機關輪流干過,60歲退休了,又被返聘回來,在縣移民局政策法規股工作。他的論調是,“宣傳第一位,宣傳工作做得越好,公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