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色峰會·系列報道(一)】開著“Smart貨車”也上路——“山寨”電動車的浙江樣本
浙江、山東等地生產的低速電動車要么沒有被列入工信部的《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要么達不到標準要求。但就是這些“山寨”電動車卻市場火熱——不僅得到地方政府默許生產、上路,甚至可以獲得補貼。
責任編輯:曹海東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沈巧紅 周瓊媛 姚小云
出于發展新能源產業的考慮,地方政府給山寨電動車的生產與銷售大開綠燈。 (曹一/圖)
浙江、山東等地生產的低速電動車要么沒有被列入工信部的《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要么達不到標準要求。但就是這些“山寨”電動車卻市場火熱——不僅得到地方政府默許生產、上路,甚至可以獲得補貼。
“像推廣自行車一樣推廣電動車”
酷似奔馳Smart的康迪“小電跑”,或將成為浙江省推行新能源汽車戰略的新寵兒。
在2012年8月10日杭州新能源汽車展開幕前,總部隸屬金華的浙江康迪車業有限公司正頻頻向媒體推銷一項龐大的新能源汽車商業計劃。
“和中航鋰電(洛陽)有限公司的合作意向協議已經簽訂。”7月27日,康迪車業副總經理應進鋒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協議核心內容,即要在新能源汽車國家級試點城市杭州推廣2萬輛純電動汽車。選擇的車型正是外表靚麗的康迪“小電跑”,其中中航鋰電負責生產鋰電池。
“它的(康迪的推廣)模式,會跟杭州的公共自行車有點相似——打個電話,叫個車,刷卡,開到固定地點后再還上。”浙江省經信委機械辦主任朱因加透露。
2萬輛的推廣意向正好與杭州設定目標吻合。清華大學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陳全世透露,一年前,杭州市分管領導曾雄心壯志提出這一目標,由于難以實現,“今年的目標修正到了4000輛,明年1.6萬輛,加起來2萬。”
如果計劃順利實施,2萬輛無疑是個誘人的數字——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1年,全中國銷售的新能源汽車也不過8159輛,而其中的純電動汽車只不過5579輛。
不過,光鮮的計劃背后,罕為人知的是,受人追捧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