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遠見】打拼事業+備戰奧運——一類奧運選手的雙重生活

有一類參賽者,他們平時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學業或事業上,出于強烈的興趣和追求,在擠出來的零散時間里進行訓練。這些有著學業和事業的運動員都是為了自己的夢想來到奧運賽場。從賽場下來,他們還是會回到自己的人生中,扮演原來的角色。奧運只是他們人生中的一個驛站。

責任編輯:陳斌 實習生 徐冬旸

2012 倫敦奧運會跳水選手Nick McCrory,杜克大學醫學預科。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奧運選手的生活是什么樣的?是除了訓練,訓練,還是訓練?其實,即使是以參賽項目為業的選手,也并不必然如此。更何況,還有一類參賽者,他們平時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學業或事業上,出于強烈的興趣和追求,在擠出來的零散時間里進行訓練。是的,有一群過著雙重生活的奧運選手,打拼事業和備戰奧運兩不誤。

大學生是奧運選手中一個很重要的“兵團”。據統計,在倫敦奧運會上,德國參賽選手中約有41%是大學生。

美國選手當中的大學生比例也很高。比如19歲的射箭選手米蘭達·里克(Miranda Leek)在參加完她人生中的第一屆奧運會即倫敦奧運會后,就會去得州A&M大學開始大學生活,主修分子生物學。她有很多興趣愛好,如射箭、彈鋼琴等,射箭因為玩出了專業水準,就玩進奧運會了。米蘭達在奧運會上輸給了對手意大利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