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廣慈 扛起商業 尋找藝術
名成利就之后,著名雕塑家瞿廣慈被一個商業項目點燃,煥發出前所未有的能量。短短幾年時間,當代藝術家們從社會邊緣人搖身變為“名流+富豪”,在“變身風暴”中,作為中國最成功的雕塑家夫婦,向京和瞿廣慈如何處理藝術、金錢與商業之間的關系?
向京和瞿廣慈 (蔡曉川/圖)
名成利就之后,著名雕塑家瞿廣慈被一個商業項目點燃,煥發出前所未有的能量。踩在堅硬的土地上,他充分感受和吸收來自現實的力量。短短幾年時間,當代藝術家們從社會邊緣人搖身變為“名流+富豪”,在“變身風暴”中,作為中國最成功的雕塑家夫婦,向京和瞿廣慈如何處理藝術、金錢與商業之間的關系?
旗艦店開業
誤打誤撞,瞿廣慈開始成為商人。
4月底,“稀奇”的三里屯Village旗艦店熱熱鬧鬧舉辦開張酒會。“稀奇”這個名字是向京起的,對應夫婦倆姓名第一個字母的組合“X+Q”。
暗紅色的店面里,左邊擺著一排排的包;右邊放著稀奇的主產品——瞿廣慈和向京夫婦的作品;中間的臺子上躺著絲巾、手機套、iPad套等等。
三里屯北區是全球頂尖奢侈品云集的地方,稀奇的店面鮮亮時尚,充滿濃郁的藝術氣息,在大名鼎鼎的鄰居們注視下,一點也不露怯。
到目前為止,稀奇已經有了4家直營店,還有包括連卡佛、香格里拉在內的12個銷售渠道,海外的渠道也正在談,而它只是一家成立一年半的中國品牌公司,擁有正式全職員工才一年。
向京的一組作品在2010年拍賣價超過了600萬元,創造了當時中國雕塑家的最高紀錄,瞿廣慈的作品在公開拍賣平臺上也達到一百多萬元。當代藝術市場專家、《Hi藝術》執行主編伍勁說:“中國影響力排名前20位的當代藝術家全是億萬富翁。”
酒會來了許多人,這對夫婦為人善良隨和,人緣很好,我甚至看見一個紅衣喇嘛在店里逡巡徘徊。大家穿著時髦,喝著比利時商會贊助的啤酒,熱情高漲地反復打量那些商品。我的朋友看上了一個黑色爆銼紋牛皮的大包,一分鐘猶豫后,她就掏出了信用卡,舉著包一臉興奮地對我說“打完折才3000塊!”
當天晚上一共有9個包被這群著了迷的人領走,瞿廣慈第二天在微博上寫道:“大家對稀奇包的熱情讓我欣慰,包和絲巾是我們稀奇走向日常實用品的重要一步,對我而言也是最陌生的挑戰。”
這條微博招來了一片祝愿、贊揚和期望,希望稀奇能夠成為中國的著名品牌,不過也有不和諧的聲音,說兩個藝術家這是在“自降品格”,既然不缺錢花,就應該活得“清遠一點”。
向京說:“一些人不咸不淡地說,呦,你經商啦?藝術家說這種話最沒善意了。”李冬莉聽到的更粗魯直接:“這兩個藝術家想錢想瘋了,已經這么有錢了還經商。”
上海人瞿廣慈認為,自己做稀奇品牌的很多想法跟一個藝術家差不多,不必在意把自己列入商人還是藝術家隊伍中。對他和向京而言,“稀奇與其說是一個品牌,不如說是社會實踐,或藝術公共項目。”他打算“在這個平臺上去檢驗藝術、社會、設計、生活和慈善之間的深度和廣度”。
稀奇產品《我看到了幸?!?span style="color:#c0c0c0;" class="cm_pic_source">
一個盒子
2009年下半年,瞿廣慈一直在為第二年5月要在香港舉行的個展做準備。為了適應香港快節奏、高度商業化的特性,吸引觀眾的注意力,瞿廣慈將作品《天使》卡通化物質化為《彩虹天使》。
對他來說,回歸工作意味著通過了金錢以及生活變故的考驗。2005年到2008年當代藝術市場價格狂飆,金錢像滔天巨浪一樣涌來,“這不是對心靈的考驗,簡直是對靈魂的震撼!”瞿廣慈說,“我覺得在那一兩年里,誰都在洪水滔天面前不知所措,沒有一個藝術家不被價格干擾。”
2003年國內還沒有當代藝術市場,張曉剛、方力鈞、劉野、周春芽等人通過國外的畫廊代售,價格大多是幾萬塊人民幣一幅,已算相對活躍成功,劉小東一幅畫的價格是1萬多美元。
2005年4月,伍勁幫一個客戶買入劉小東的《十八羅漢》,50萬美元,平均下來每張將近3萬美元,“這算是批發價,零售價已經是6萬美元了。”
2008年4月,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會上,《十八羅漢》一舉拍得6192.75萬港元,合美元800萬左右,3年時間,15倍漲幅。張曉剛的《血緣:大家庭3號》拍得4736.75萬港元,郭柏川、岳敏君的單幅作品也以超過2000萬港元成交。
向京和瞿廣慈在這幾年也是一線的價格,七八十公分的小作品就能賣到幾十萬元。
很多買家對瞿廣慈非常有意見,“別人抱有一種心態,你是藝術家,就應該清高,可他們又喜歡跟我砍價,我覺得很煩。很多買家背地里說我像個奸商,可是90%來買東西的人都是做投資賺錢的,我不成為商人,就是傻子,對不對?”
2008年春拍是當代藝術最后的瘋狂,之后行情急轉直下,90%的炒家都不見了,很多藝術家自那以后也幾乎沒有賣出過作品,但幾位核心藝術家的作品價格又上漲了幾倍,包括向京。
2008年,向京老父纏綿病榻半年之后病故,兩人基本上都在北京呆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