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民國衣冠:風雨中研院(2)

學術上的光輝,也掩不住內心的孤獨。李光濤原有妻室,夫人蔡氏因風寒染病身亡。他隨史語所顛沛流離,來到李莊,一晃就四十多歲,個不高又有些禿頂,本打算鰥居一身。焉知千里良緣一線牽,經史語所汪和宗介紹,在栗峰山莊攀上了一門親事。

(2)李光濤與張素萱

山茶花,年年開。戴一朵茶花下山來。

自從大橋會一會,李光濤相思苦難捱!

拿起筆,寫封信,要給小姐通音訊。

情書一束送上去,果然打動了小姐的心。

風吹竹葉顫簌簌,小姐在門前望情哥。

嫂問姑:“你在那兒看啥子?”

“我看那,長豐輪客人恁樣多。”

張打鐵,李打鐵,買點禮物送小姐。

幾次下山等長豐,又怕人說“是把衣料接”。

月亮光光,打水洗衣裳;

洗得干干凈凈,穿著上倉房。

倉房頭,有高樓;樓下歇,遇到張三姐。

1945年10月26日(農歷九月二十一),董作賓在板栗坳牌坊頭舉行的李光濤與張素萱的婚禮上,以證婚人的身份朗誦了這首“新樂府”。詩中的“長豐輪”,是盧作孚的民生航運公司返還于宜賓與重慶的長江客輪。在碼頭上接衣料的細節,或寫實或虛構,但傳神地描繪出特定時期李莊姑娘對山外世界的渴望。

李光濤1902年7月5日生于安徽懷寧。父親早逝,母親矢志守節,家故寒素。光濤姐弟三人常隨母親到族中的清節堂寄食。清節堂為撫恤孤寡,辦有塾教。李光濤在清節堂讀到十三歲,不愿看族人冷眼,遂泣別母親,獨自到外面闖蕩。他一邊打工補貼家用,一邊膏火自給,苦讀書本,終于考入安慶省立第一師范學校,1921年畢業后任職于安慶海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謝小跳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