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美國大選觀察】“羅氏外交”一路尷尬
2012年7月底,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在“歐洲中東七日游”訪問期間,風波和負面新聞不斷,但也并非毫無收獲。例如,雖然他惹惱了巴勒斯坦人,但是美國猶太裔的選民中,還是會有很多人對他的強硬表態買賬。
責任編輯:史哲
2012年7月底,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的“歐洲中東七日游”,讓“羅氏外交”露了怯。
總統候選人訪問歐洲和中東幾乎已經是美國大選中約定俗成的節目。這種出訪不僅為候選人提供了絕佳的舞臺來闡述自己在重大外交問題上的立場,更重要的是,如果想傳遞給選民,“我完全有能力處理好外交和國家安全事務”,這幾乎是最好的辦法。
羅姆尼為什么選擇英國、以色列和波蘭3個國家?他預期這次旅行將給他帶來什么?糟糕的結果會影響大選的選情嗎?
“對主人指手畫腳”
第一站是倫敦。對于所有美國的政治家,英國幾乎是最穩妥的目的地。在過去一百多年中,英國與美國一直是堅定的盟友。但羅姆尼居然搞砸了。
羅姆尼出訪選在倫敦奧運開幕前,除了希望對英國表示自己對兩國友誼的格外珍重(這與奧巴馬截然不同),也是想提醒美國選民,他曾經力挽狂瀾拯救了陷入財務困境的鹽湖城冬奧會。
但在他接受NBC采訪時,居然忍不住以專家的身份指摘起倫敦奧運的籌備工作。他甚至明確質疑,倫敦是否已經準備好了迎接奧運會,那時距奧運開幕只有2天時間。
消息傳出后,從首相卡梅倫到倫敦市長約翰遜都公開表示了不滿,英倫三島朝野上下一片討伐之聲。美國媒體也是批評嘲諷不斷。
實際上,如果不是羅姆尼“到別人家作客還對主人指手畫腳”,出訪英國本是他暗中批評奧巴馬,展示自己外交價值觀的良機。共和黨一直批評奧巴馬政府“親強敵而遠友邦”,對傳統盟友較為疏遠。
2009年,奧巴馬上任不久在白宮接待到訪的英國首相布朗,奧巴馬及其白宮幕僚表現得心不在焉。雙方交換禮物,奧巴馬只用一盒套裝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