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煩大了】渣打為何惹禍
上周,渣打銀行受到美國紐約州金融服務局正式指控:在2001至2010年期間,通過“電匯代碼消除”,即在資金轉移中消除識別客戶代碼的手法,隱瞞了6萬筆共計2500億美元與伊朗政府有關的交易。而這些讓渣打賺進數億美元傭金的生意,很可能“令美國金融體系被恐怖分子、軍火商、毒梟和腐敗政權所利用”。
責任編輯:顧策 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汪娜
由銀行業起家,最終淪為“控制全球陰謀論”主角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曾對銀行作出如下評價:銀行,說到底就是讓金錢流動更為順暢,使其從所在地A點便捷地流動到需要它的B點。
如果真是如此簡單就好了。真實的金錢世界,是一個可以讓你發揮無限想象的空間,這個空間并不封閉,而是插滿了和外界聯通的血管。因此,金錢的問題并不總是金錢的問題。
渣打銀行新近遇到的麻煩就是如此。它是一個即將迎接160歲生日,在全球56個國家擁有1400多家分支機構,并長時間在香港扮演發鈔行角色的老牌金融機構。上周,該銀行受到美國紐約州金融服務局正式指控:在2001至2010年期間,通過“電匯代碼消除”,即在資金轉移中消除識別客戶代碼的手法,隱瞞了6萬筆共計2500億美元與伊朗政府有關的交易。而這些讓渣打賺進數億美元傭金的生意,很可能“令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