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發炎”背后 醫院檢驗那些事兒

檢驗報告是不法民營醫院騙取患者治病的“道具”。而作為“基本功”的顯微鏡鏡檢漸被冷落,有的檢驗科博士也不會用。檢驗本身除了可以為醫院賺錢,還可以充當魚餌用來“釣魚”。

責任編輯:葉偉民 楊繼斌 實習生 林珊瑜

(向春/圖)

檢驗報告是不法民營醫院騙取患者治病的“道具”。

作為“基本功”的顯微鏡鏡檢漸被冷落,有的檢驗科博士也不會用。

檢驗本身除了可以為醫院賺錢,還可以充當魚餌用來“釣魚”。

2012年7月29日,央視名欄目“焦點訪談”以記者暗訪形式,揭露不法民營醫院涉嫌欺詐病人現象。節目中有一個不到兩分鐘的片段:暗訪記者在尿檢環節“故意做了點文章”,用綠茶代替尿液做了檢驗。結果查出一堆問題,被診斷為“前列腺炎、附睪炎”。

節目播出之后,頓時在醫務界引起軒然大波,輿論譴責的矛頭很快由“黑醫院害人”轉至記者“釣魚采訪”上。

“綠茶代尿”背后,究竟是不法民營醫院太黑心,還是央視記者不專業?爭議聲中,真相撲朔迷離。日前,南方周末記者采訪多名業內人士,并同樣用綠茶在多家醫院做試驗,結果發現“綠茶發炎”背后諸多檢驗界端倪。

茶水如何檢出白細胞?

“綠茶發炎”被認為是5年前“茶水發炎”事件的翻版。2007年3月19日,中國新聞社刊發一條新聞:《茶水當作尿液樣本送檢,醫院竟化驗出“發炎”》。大致內容是,中新社浙江分社聯合當地電視臺記者假扮患者,將事先準備好的茶水送去檢測,結果6家醫院根據化驗結果診斷記者患病,其中有民營醫院,也有公立醫院。

報道一經出爐,爭議紛至沓來。贊之者認為媒體“伸張正義”,棒喝醫院缺乏醫德;反對者則稱,這是記者違反職業道德的惡作劇。

爭議聲中,醫療專業網站丁香園發起了一項“茶水代尿”檢測實驗,全國92家醫院參加,結論是九成化驗單呈陽性。之后,衛生部發言人毛群安對記者“以茶代尿”行為進行譴責,認為報道有悖媒體記者職業道德,是在誤導公眾。

“茶水發炎”事件遂被視為媒體惡意丑化中國醫療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