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百年】八旬律師 還在出庭
目前,上海仍有36位年過八旬的律師堅持執業。他們多在新中國成立前后接受專業的法律教育,經歷了新舊時代的更替、國家和個人命運的跌宕。從未改變的是中國人百年的法治夢想。
責任編輯:蘇永通 實習生 林珊瑜
從左上至右下依次為:張國飛,86歲;宋文績,83歲;楊志鰲,83歲;居同匱,88歲;葉傳岵,87歲;傅玄杰,82歲。 (王軼庶 王辰/圖)
目前,上海仍有36位年過八旬的律師堅持執業。他們多在新中國成立前后接受專業的法律教育,經歷了新舊時代的更替、國家和個人命運的跌宕。從未改變的是中國人百年的法治夢想。
愈老彌堅
每個月,總有一兩天,清晨,82歲的律師傅玄杰親自把著方向盤,駕車穿越上海如織的人流,去往滬上某一家法院開庭。
還是32年前剛登臺做律師的習慣:西裝,領帶。黑發顯然是染過了的。庭上的法官,已經換了好幾茬。
根據上海律師協會提供的數據,目前上海年過八旬的老律師中,每年通過年檢注冊且仍在一線辦案的,還有36位。
傅玄杰律師現在每個月出兩三次庭。很多當事人是慕名而來,指名要他代理,推不掉。他只能有選擇地接,大部分是經濟類案件,多在本地中院和高院,江蘇、東北也常跑。
上海律師張國飛比傅玄杰還大4歲,出庭風采仍不減當年:聲音洪亮,不需要用麥克風;思路清晰,不念稿子,都是即席發言。
還有更老的。葉傳岵律師,87歲,一年十幾起案子。南方周末記者去采訪的那天(2012年7月21日),他早上七點起來,坐地鐵去浦東,9點趕到黃浦區看守所。當事人是個23歲的打工仔,涉嫌盜竊,見了律師就哭。老先生給他做了4頁筆錄,談到11點半才結束。
2012年春天,葉傳岵代理了一個毒販的死刑上訴案件,做了罪輕辯護,無奈數額太大,但結果仍是死刑。
83歲的宋文績律師是那一代老律師中罕見的女性。她手頭有兩本歷年來的接案記錄,藍色鋼筆字,密密麻麻。上世紀80年代,她一年要接一兩百件案子。到1999年,她辦了20起案件,而到2011年,一年僅有4起案件。大概是覺得案子少了,她連連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真不好意思”。
2012年年初,老太太還自己坐了兩個小時的火車,跑到蘇州市虎丘區法院出庭。法院的保安習慣地把她攔住,以為是來告狀的,老太太亮出了律師證,上面出生年月寫著1929年,保安立馬石化。
這是一起標的只有7萬多塊的債務糾紛案子。主審法官五十多歲,老資格了,見了老律師,自愧弗如。老太太有個原則:辦案、出庭,絕對不要人攙扶,包自己拿,人自己走,“把我當老年人照顧,案子我就不辦了。”案子當庭調解成功,她又連夜坐火車回了上海。
世家傳統
1980年是中國律師再出發的起點。自民國以來的律師傳統,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