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治理系列訪談】對話十八大代表、江蘇沭陽縣委書記蔣建明“不能把老百姓人為對手化”

南方周末約請十八大代表、江蘇沭陽縣委書記蔣建明,對縣委書記權力運行、維權與維穩、改革與創新等話題進行訪談。沭陽自從“明星官員”仇和主政之后,一直以改革而聞名,蔣建明在沭陽為官十多年,他對上述話題,都有哪些看法?

責任編輯:李梁

編者按:“十八大時間”漸行漸近。南方周末自本周起,推出“十八大”專題報道,開篇為“地方官談基層治理”系列訪談。

當前中國處于改革轉型的關鍵期、陣痛期。地方公共權力和社會的關系如何調整?基層社會的利益格局如何平衡?作為地方權力代言人,地方主政官員的觀點和態度值得關注。

本期我們約請十八大代表、江蘇沭陽縣委書記蔣建明,對縣委書記權力運行、維權與維穩、改革與創新等話題進行訪談。沭陽自從“明星官員”仇和主政之后,一直以改革而聞名,蔣建明在沭陽為官十多年,他對上述話題,都有哪些看法?

蔣建明 (請圖片作者與本報聯系)

20年前,沭陽以“官員們怕去”的蘇北窮縣而聞名。在當地人看來,這個當時擁有174萬人口的全國人口第三大縣,“神仙來了也救不活”。

1996年底,宿遷市委常委、副市長仇和兼任沭陽縣委書記,強力推行改革,沭陽實現了超常規的發展。2002年5月,時任江蘇省委書記回良玉批示:“要學習沭陽的基本經驗。”

自仇和開始,沭陽以改革而出名。十多年來,改革和創新,已經成了沭陽的“標簽”之一。用一位退休干部的話說,“你要是沒有搞點創新,你都不好意思說在沭陽干過。”

2002年6月,沭陽改革風頭正勁的時候,蔣建明來到了沭陽,半年后擔任縣長,2009年1月接任沭陽縣委書記。在沭陽工作十多年的他,如何看待發展和改革創新的關系,如何看待縣委書記的權力,以及維穩等基層治理的重要話題?

縣委書記是與非

當仇和離開沭陽的時候,沭陽已經建起了一條連接京滬高速的寬馬路。這條路先被人批為“勞民傷財、面子工程”,后來又被稱為“開放路、致富路”。

前后差別,折射出對縣委書記工作評價的復雜性。作為地方一把手,他的方法、手段直接影響地方經濟發展,同時他又面對基層的多元評價體系——一些數據,一個排名,老百姓口中的閑言碎語,往往導向的是截然不同的評價。

南方周末:沭陽近年的變化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蔣建明:1996年的沭陽,歷年累積財政赤字和欠發財政供養人員工資將近1億元,而當年全縣財政總收入才1.2億元,連縣委、縣政府辦公經費都無法保證。而到2011年,沭陽的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已經穩居蘇北23個縣(市)之首,在江蘇50個縣(市)中也能排到第13名,主要經濟指標在高基數上實現了高增長,特別是近年來保持了兩年翻番的快速增長勢頭。

南方周末:縣委書記責任重大,工作也很辛苦,但在公眾評價和自我評價之間常出現巨大反差。如何看待?

蔣建明:老百姓對我們的評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