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阿姆斯特朗】登月之后:用后半生“回到地球”

2012年8月25日,第一個漫步月球的人走了,帶著對光環和盛譽終其一生的拒絕和逃離。1969年從月球上下來后,阿姆斯特朗隱居半生,努力回歸那個“穿著白襪子和白T恤的書呆子工程師”。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對后世的昭示意義——在戰爭、饑荒、暴力、災害陰魂不散的這個星球,探索宇宙仍是一種必需。

責任編輯:葉偉民 實習生 林珊瑜 高禎

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當地時間2012年8月25日,首位登上月球的美國前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因罹患心血管手術術后并發癥逝世,享年82歲。 (Jacobo Paya/東方IC/圖)

編者按:2012年8月25日,第一個漫步月球的人走了,帶著對光環和盛譽終其一生的拒絕和逃離。1969年從月球上下來后,阿姆斯特朗隱居半生,努力回歸那個“穿著白襪子和白T恤的書呆子工程師”。

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對后世的昭示意義——在戰爭、饑荒、暴力、災害陰魂不散的這個星球,探索宇宙仍是一種必需。除了直接帶動新技術的發展作用于人類生產和生活外,更能彰顯人類偉大的勇氣和想象力;從一個曾無法企及的高度俯瞰藍色的家園,人類也更將滿懷對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正如美國航天專家恩斯特·史都林格回答一位修女的質問時,引用的“非洲圣人”阿爾貝特·施韋澤的名言——“我憂心忡忡地看待未來,但仍滿懷美好的希望。”

阿姆斯特朗用前40年登上月球,卻用后40年努力“從月球回來”——做回一個普通的地球人。

“他決不是政治家,并且從不把工作當成是意識形態化的。”

“我想他一直在做一件事:遠離這些討人厭的斗爭。”

“他始終在戰斗。他最想做的是與盛名保持距離。”阿姆斯特朗于美國時間2012年8月25日因心血管手術術后并發癥去世后,他的普渡大學校友克里斯(Chris Somogyi)這樣總結他的一生。

但并沒有如其所愿,“登月第一人”的離去讓這個星球變得更為喧鬧。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悼詞中稱其“不僅是他那個時代,更是一直美國最偉大的英雄之一”,并下令白宮、聯邦政府機構、美國公共建筑和場所、以及軍營、軍艦等,在其葬禮當天降半旗,以此表達敬意。

不計其數的人們發表哀悼致辭,這其中有阿姆斯特朗的前同事宇航員們,有英國百萬富翁,有普渡大學校友,有工程師、明星、總統和學者。“美國英雄走了”成為國際報紙頭條的高頻詞匯。一位加拿大女歌手在好萊塢的個人演唱會上特意以一曲《帶我飛向月球》寄托了哀思與敬意。就連和他一起登月的巴茲·奧爾德林(Buzz Aldrin)也不例外:“他是最好的飛行員和真正的英雄。”

然而,如果阿姆斯特朗還活著,他可能并不愿意看到這一幕。“作為工程師和問題終結者的他,從不想被關注,從不想認為自己是英雄,”美國太空基金會首席執行官艾略特(Elliot Pulham)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種種跡象表明,阿姆斯特朗在人生的第40個年頭代表人類首次登上月球,又花掉更多的時間來抗拒和逃避隨之而來的光環與標簽。對他來說,這在某種意義上是另一場比“登月”更為艱難的戰爭。

從戰場到月球

在1969年返回地球后的43年人生里,阿姆斯特朗一直極力避免出現在公眾視野內。但2012年5月,在他生命結束前3個月,他接受了最后一次媒體采訪——一本澳大利亞會計雜志。在刺目的鎂光燈下,他剖析了人生一個重要的起點,“當我還是一個小學生時,我就對飛行的世界感到瘋狂,希望加入進去,成為一個飛機設計者。”

生于1930年的阿姆斯特朗,快滿6歲時他已經和父親經歷了人生第一次飛行。在父親的回憶中,他們所乘坐的福特三引擎Tin Goose飛機一直在慌亂的顛簸中,“我都嚇得要死,尼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思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