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那么“資本主義”的生意

這是一個商業與社會共同進化的新故事。一些“有情懷”的年輕創業者,正在支持和激發著更多年輕人勇敢追逐夢想。不過,這些有價值觀的生意,還掙扎在盈虧之間。尚在形成的夢想生態系統,還非常脆弱。

責任編輯:顧策 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馮葉

只有當每個國民的人生都有更多可能性,中國的創造力才能真正找到土壤。 (CFP/圖)

這是一個商業與社會共同進化的新故事。一些“有情懷”的年輕創業者,正在支持和激發著更多年輕人勇敢追逐夢想。

不過,這些有價值觀的生意,還掙扎在盈虧之間。尚在形成的夢想生態系統,還非常脆弱。

一場暴雨引發的“不務正業”

在打工的酒店里給客人“開啤酒”時,他接到了入圍通知。在“小新氣象臺”計劃書“獲得資助的理由”部分,他寫道,讓大家遇到暴雨時,“回家之路安全無恙”。

一個馬上要參加高考的文科生,突然愛上預報天氣,聽起來很不務正業。

自稱“騷年”的90后余東明笑起來眼睛會彎成月牙兒,他思路敏捷,“熱愛除政治之外的所有人文知識,也愛科學”。兩年前在家鄉景德鎮讀高二時,有一天回家路上遭遇特大暴雨,他被狠狠淋了一把——可是,天氣預報明明說是“晴”。

“氣象臺這么不靠譜,我自己預報試試。”帶著質疑,余東明開始了氣象之旅,一發不可收。

這個內地小城的高中生,身邊唯一能接觸到的氣象科學,是中學地理課本里可憐巴巴的一點基礎知識。

不要緊,家里的電腦,連著無限寬廣的互聯網──余東明很快就找到了可供自學的專業知識網站、及時更新云圖的氣象資料網站、愛好者聚集的論壇甚至通過QQ認識了寫氣象博客的老氣象員。

入門后,余東明逐漸意識到這個領域博大精深,看到自己預報的準確率更低,一個曾經滿腹質疑的人,變成在別人質疑時為氣象臺挺身辯護。

很快要高考了。很幸運,班主任夠包容,還鼓勵余東明把自己的預報寫在黑板一角,只是叮囑“不要把上課時間花在上面”。

不過,郁悶的是,文科生無法報考氣象類專業。2011年秋,余東明來到南昌一所大學讀旅游管理——“以后當導游,氣象知識也需要”。

到了省城,這個愛好在真實世界里依然孤獨。打聽下來,南昌幾所大學都沒有氣象愛好者社團,大學里余東明唯一能參加的氣象活動,是在網上看到省氣象臺減災日對公眾開放的信息后,前去參觀。

但就在這個夏天,一扇小門打開了。在經常瀏覽的科學愛好者社區果殼網上,余看到一則“輕年計劃”的招募公告。這是一個由果殼網、窮游網(旅游社區)、雕刻時光(連鎖咖啡館)等公司發起的活動,以資金、資源等方式支持年輕人“實現夢想”。

余隨手提交了一份300字的申請,寫下建立“小新氣象臺”的夢想。

對愛好者而言,建立一個氣象臺,不僅需要上萬元乃至更高的資金購買設備,還需要獲得氣象部門的批準。余說,“之前壓根不敢想”。

不久后的一天,在打工酒店里給客人“開啤酒”時,余接到了入圍通知,并要求提交一份詳細的計劃書。

驚喜過后,余東明陷入漫長的思考。當天就“坐著想了四五個小時、寫到凌晨4點”。在最后截止日前這十天里,他到處求教、不斷修改。

在這份計劃書里,余把“小新氣象臺”的構想,細化到提前一周自主預報明顯的天氣過程、制作詳細的天氣公報、完成幾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謝小跳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