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華人精英會廣州論壇——務實之美
精英之力,在于弘道,公益之美,在于踐行。人人行動起來,微小的力量也能匯聚成偉大。公益事業并非只需少數人用盡全力去做,而是需要大多數人貢獻力所能及之力。
廣州論壇現場
精英之力,在于弘道,公益之美,在于踐行。人人行動起來,微小的力量也能匯聚成偉大。公益事業并非只需少數人用盡全力去做,而是需要大多數人貢獻力所能及之力。第七屆華人精英會廣州論壇以“務實的魅力——將簡單的事情做到偉大”為主題,邀請到廣東獅子會副會長蔡力先生,深圳龍越慈善基金會理事長孫春龍先生,深圳壹基金秘書長楊鵬先生,羅伯特議事規則專家袁天鵬先生以及零點研究咨詢集團董事長袁岳先生,與主持人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著名文學評論家謝有順先生一同探討公益事業的實踐論題。
沒有人生下來就從事公益事業。幾位先生回憶了自己“轉身成為公益人”的契機,話當年之間,將成為一名公益人所需的要素和品性緩緩道來。
楊鵬先生一如既往的注重公益項目的實效性,無論是壹基金近日推廣的“溫暖包”項目,還是當年觸動楊鵬先生投身公益事業的“烏骨雞”項目,無一不是從解決被救助者的實際問題,滿足被救助者的真正需求出發。袁岳先生則特別強調“幫人張羅事”的個性,強調細心專注的將公益當做學問來做,將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動。蔡力先生分享了當年遇見獅子會時的感動經歷:一名中年企業家在分享幫助白內障患者的心得體會時激動落淚,失語哽咽。公益不分年齡身份,無論地位收入,任何人都能在為他人付出的過程中,獲得感動與收獲。同時獅子會的組織規則非常強調民主和透明,為它的發展成長帶來了良性的循環。孫春龍先生認為作為一個公益人,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通過個體的故事,通過微小的事情,能夠換回一個人應該有的,誠實和善良的底線。公益人做的所有事情,都是試圖樹立和建立一個人心向善的生活環境。袁天鵬先生則擴展了公益的視線:讓政府,讓公眾理解公益本身,也是一個很大的公益。
在討論的過程中,孫春龍先生提出了一個有意思的普遍誤解:公益是偉大的事情,公益人的生活是苦的生活。公益人的收入問題一直存在爭議,幾位富于實踐經驗,對中國公益組織的發展現狀充分了解的嘉賓也就這個敏感話題展開了抽絲剝繭的討論。
在公益領域,收入呈現兩極分化的現狀。收入較高的公益人的經濟來源并不來自公益組織,反而是用自己在其他領域獲得的收入支持和哺育公益基金。而草根公益人的收入則低于一般就業水平。蔡力先生反對從捐款中開支公益組織的人力成本,但孫春龍先生則認為捐款中存有一定比例的公益組織運營成本是必要的。和兼職參與公益活動的人不同,對于專門從事公益事業的草根公益人來說,他們不具備其他的經濟來源,如果公益組織不能提供足以維持工作人員生存和發展的薪酬,對整個組織的平穩發展將產生致命的影響。對草根公益組織來說,零管理費運營是難以承受的。楊鵬先生同意孫春龍先生的意見,表示如果規定捐贈款項必須百分百用于公益事業,對公益組織的正常運營和公益事業的整體發展將帶來非良性的影響。
公益人的收入問題,牽涉到捐贈款項的開支情況透明化。楊鵬先生提出,在公益領域,“透明”和“參與”四個字是必須完善的制度。袁岳先生強調,在現代公益中被普遍忽略的一個環節,是公益項目的評估,必須有可靠可信的第三方對公益項目的資金流向,實施成果,可持續能力等方面進行評估和監控。
最后楊鵬先生就公益的成功標準進行了總結:一是受益人的多寡,二是參與人的多寡。“盡我所能,人人公益”是壹基金所倡導的,公益事業應該有的普世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