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黑社會前世今生
辛亥革命后,洪門勢力在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情勢下仍有發展,在維護平民經濟利益、開展某些經濟政治斗爭中仍起到積極作用。但與此同時,它也日益淪為走私販毒、為非作歹的江湖惡勢力,成了大小軍閥、失意政客爭奪利益的工具。
洪門
有清一代,我國南方數省及海外華僑中活躍著一個民間秘密會黨——天地會,其名取意“一拜天為父二拜地為母”,會內則通稱洪門。
“志士仁人,不忍中原之涂炭,又結秘密團體,以求光復祖國,而洪門之會設也。何謂洪門?因明太祖年號洪武,故取以為名……始倡者為鄭成功,繼述而修整之者,則陳近南也。”
——陶成章《教會源流考》
早期洪門組織以反清復明為宗旨、政治色彩鮮明、民族意識強烈??滴?、雍正期間,人口劇增、耕地大減,無數農民破產流離異鄉,生活極不安定,游民的生存備受威脅,精神上渴望歸屬于世俗共同體,于是三五成群,異姓結拜,“一人有難,大家相幫”,天地會應運而生。
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前,洪門在抗擊外國侵略者斗爭中舉足輕重。辛亥革命后,洪門勢力在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情勢下仍有發展,在維護平民經濟利益、開展某些經濟政治斗爭中仍起到積極作用。但與此同時,它也日益淪為走私販毒、為非作歹的江湖惡勢力,成了大小軍閥、失意政客爭奪利益的工具。
1949年后,隨著破產勞動者失業隊伍的解體,天地會失去廣泛存在的社會基礎,大陸的幫會勢力逐漸消亡。
三合會
乾隆時期,天地會(洪門)組織基本瓦解、轉入地下。
19世紀30年代,由廣西邊陲至廣州一帶(包括梧州、肇慶和佛山),興起由團練、市鎮民團及村民組成的互保民間組織,均自稱洪門子弟。鴉片戰爭后,珠江水系民心思變,多股民間洪門武裝勢力形成反政府團體“三合會”,在兩廣發動“洪兵起義”。
不同地區三合會互不統屬,流傳歷史亦不相同?;谏钚枰?,形成各社團自保的局面,能力大的社團收取地方保護費,包括一切娛樂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