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震云 傾聽芝麻變西瓜的聲音

在劉震云看來,任何領域的探索,都是找原點的過程。哲學通過理性的渠道,數學通過數字的渠道,文學通過情感的渠道,而情感需要通過語言來表達。他覺得,傾聽比干預要好。

劉震云:1958年5月生于河南,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一地雞毛》《手機》《溫故一九四二》《一句頂一萬句》,并屢次登上中國作家富豪榜的前30位,最新作品為《我不是潘金蓮》。 (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姜曉明/圖)

“生活這么荒誕,還用你去編么,再編能編得過生活么?”

劉震云走在長江文藝出版社北京圖書中心的樓道里,跟出入辦公室的人打著招呼。這是他熟悉的地方。這些年,劉震云新書的版權頁上,總是有著令人驚嘆的首印數?!段医袆④S進》是20萬,《一句頂一萬句》是40萬,這本放在我面前的《我不是潘金蓮》,首印數是50萬,對于中國那些心懷著書夢想的人來說,這些數字光亮耀目令人艷羨。

有的人卻不以為然——在一些人的觀念里,發行量太大對于嚴肅作家而言,是一件令人害臊的事情,那是通俗小說作者和教輔編撰者才相匹配的圖書印數。劉震云對此報以微微一笑。在他看來,寫得好的東西一定是跨越了文學的藩籬與邊界。就好比在一個縣城里,沒什么搞文學的人,但你隨便找個人問問,知道李白和曹雪芹嗎?沒有人會不知道。

“這就是文學的力量。”劉震云說,“你寫的東西沒人看,還要納稅人每個月給你工資,這合理嗎?如果一個作家離開納稅人的錢會餓死的話,他就不應該從事這個職業。”

民主的果實

去年,由中國作協主辦的茅盾文學獎公布獲獎名單時,劉震云在菜市場買菜,正猶豫著是買西紅柿呢還是買茄子,中午是吃西紅柿打鹵面呢還是茄子打鹵面。西紅柿比茄子貴。此時,出版社的人來電告訴他,《一句頂一萬句》獲獎了,獎金比過去高很多,他當即決定:買西紅柿。

“獎金提高了多少呢?”我問劉震云。

“以前是5萬,這一屆李嘉誠有個贊助,變成50萬了。”劉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謝小跳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