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這樣上班就對了(6)

千萬不要再糾纏于什么“但是新工作可能會不穩定”、“然而我會被派駐深圳,與太太分開”、“這個事業做得不好可能沒什么收入”……天下什么餡餅都同時掉下來給你,你就有成就感了嗎?這樣的成就感也太廉價了吧。

高雅著餓死,還是變俗了生存

先做展覽,后做公關,最近又改做網絡時裝名品直銷的前同事對我感慨,越是看上去很美的生意,越是賺不到錢;越是看上去俗不可耐的生意,越是來錢。比如,離奢侈品越近,她越是發現做奢侈品生意賺錢很難,錢都被豪華商場賺走了;反而是那些制造并銷售看上去俗不可耐,也沒多少人知道的牌子的衣服的人,身家個個過億。

類似的感慨我聽到過很多次了。比如一個做塑膠禮品的人,通過關系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計生委的人,結果人家看在朋友面子上才訂了幾十個,還有附帶條件,希望他們接下一個制造供免費發放的避孕套的單子,量很大。為了維護關系,禮品制造商很不情愿地接受了條件,最后的結果是,那幾十個主打產品沒賺到錢,幾百萬個避孕套,倒賺了不少。

文化產業也一樣。電視制作人向我訴苦,本來想做一檔高雅的文化時評節目,可是收視率的結果顯示,如果嘉賓們相敬如賓,溫文爾雅,收視率就上不去,而嘉賓若像“超女”的評委一樣吵得翻了臉,最好像包小柏那樣當場宣布老子不干了,收視率就會一路狂飆。這就是為什么越來越多電視節目里吵的吵,哭的哭,罵的罵的原因。俗嗎?很俗??墒且话阌^眾都是一邊看,一邊罵它們俗。罵來的收視率也是收視率啊。有收視率才有廣告收入,沒有收視率就意味著這檔節目很可能會關門大吉。

作者:薛莉 出版社:時代文藝出版社

高雅著餓死,還是變俗了生存,這在目前似乎已經不再成為問題。先活下來再說,會成為生意人的第一選擇。

所以有位書商對我說,現在我們做的書,書名越俗,賣得越好??纯船F在暢銷作品的名字《和空姐同居的日子》、《裸婚》、《求醫不如求己》,不是大實話就是往獵奇驚悚上靠,相比之下,六六的《蝸居》,書名已經是文藝精品。大概是被席卷全中國的川菜、湘菜的紅油剁椒轟炸慣了,如今大家的胃口都比較生猛。斯文淡雅的書名,引誘不起人的購買欲。比如我現在看的《水流云在:英若誠自傳》,若不是朋友推薦,估計我也不會買,名字太素淡,留不下印象。

雖然書市的這一規律我已有所耳聞,但是當出版商給我的新書取名為《成功是個什么玩意兒》時,我的第一反應還是“天哪,不行”,就像得知自己的孩子被取名為“富貴”一樣。但是經過出版商循循善誘的教導以及“銷售部對這個名字很有信心”之類的疑似威逼利誘后,我還是妥協了,如果這個名字真的賣得動的話。怕就怕名字取得俗了,賣得還是不好,實際上這種可能非常大。媚俗也是有風險的。

有些詩人書商選擇用這樣的方式來平衡金錢和藝術的關系。白天他們出“什么玩意兒”之類的書,賺眼球,賺銷量,晚上回家在博客上寫后現代的詩。這些詩不供出版,不為賺錢,只留給自己看。那些心心念念想做高雅生意的人,大概可以參照這個玩法,不求回報地將高雅供養下去。

沒有了成就,當然沒有成就感

在我收到的讀者求助郵件中,數量最多的主題是如何找到一個“好工作”。通常“好工作”要具備以下條件:工資待遇高,公司體面,工作強度適中,工作內容有趣……排第二位的當屬“該不該跳槽”的困惑:工作遇到了瓶頸,現在有個新機會,當然,你肯定猜到了,后面跟著一個“但是”——新工作有可能不穩定,有可能被派遣到另一個城市,擔心自己不適應,并且也許會非常忙。排第三位的問題,就屬“沒成就感”了。很多人對自己的工作沒成就感,尤其是初入職場不久,尚未建立起人脈和個人品牌的新人,或者眼看著比自己入行晚卻爬得比自己快的老人。

通常我不會回答這些問題。因為在我看來,這些所謂的“問題”,真正的根源只有一個,就是對工作的期望值過高。他們眼里的工作就像一個段子中20歲女人眼里的理想丈夫,“他最好帥,有錢,風趣,愿做我忠實的聽眾,品位高雅,衣著得體,狂野浪漫,時不時給我驚喜……”而到了40歲,這個理想會被修正為“看上去還像個人,禿子也行;等我上了車才開車;搬得動家具;上完廁所能把馬桶蓋歸位……”而眼下的這場經濟危機,也許能讓這些活在20歲女人幻想中的職業人快速成長。

據英國《金融時報》的專欄作家露西·凱拉韋分析,要求工作本身要有意思,還要求工作應該有意義,本身就是富有的專業階層病態的想法。在她看來,工作就是工作,就是在完成雇主要求的同時,獲取食物和住房的報酬,除此之外的任何收獲都應該視之為額外盈余。而且她發現,在金融危機引發裁員風潮后,這類“工作沒成就感”的痛苦的抱怨聲減弱了很多。

雖然很尖刻,我還是很贊同她的理論。并且我猜測這些覺得工作沒成就感的人大概是看多了媒體上坐在紅沙發和聚光燈下成功人士的采訪,幻想著不用通過任何努力和冒任何風險——即沒有什么“成就”,就能享受到他們的“成就感”。

還有一種操作性更強的方式可以解決這種心病,就是學會享受自己的工作。我在歐洲多次遇到這樣開心的人。在倫敦的康登集市(Camden Market),一個喝啤酒的泥瓦匠老頭兒沖我大叫:“嗨,又見到你啦!”開始嚇了我一跳,后來才知道是逗我玩兒。他介紹自己從威爾士過來打工,因為這里工錢給得高,而自己的技術又很好(說這句話時他相當自豪),他對自己的工作很滿意,正打算把太太接過來長住。在愛爾蘭一家踢踏舞主題餐廳遇到的一位老太太服務員也很有意思,當時已是晚上十點,她一邊利索地幫我們換著盤子,一邊還在欣賞臺上的舞蹈表演,并且腳底下也沒閑著,在練著舞步,對我擠眉弄眼地說:“我剛學的。”我當時的想法是,如果我有她一半的工作熱情和態度,一定比現在有成就得多。

如果這樣的方式依然解決不了“沒有成就感”的困惑,那就什么有成就感就去干什么吧。不過,千萬不要再糾纏于什么“但是新工作可能會不穩定”、“然而我會被派駐深圳,與太太分開”、“這個事業做得不好可能沒什么收入”……天下什么餡餅都同時掉下來給你,你就有成就感了嗎?這樣的成就感也太廉價了吧。

網絡編輯:謝小跳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